第109章 调整策略

    赵歇规定每隔五天一次朝会,快的话半小时就能商议完毕。如果事情多,有可能要三四小时,像今天这样一个上午还未结束,只是极少数情况。
    午膳后,朝会继续。
    在工部的汇报中,重点说明水利情况。
    在技术部的指导下,已在邯郸郡部分地区,在河边建造龙骨车,引水灌溉土地。
    在场有许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龙骨车,公孙辟离特意解释一遍。黄庭靖为赵王效命后,他本人主要是研制连弩,民用的灌溉机械,暂时由二弟子公孙辟离研制。
    在原本历史上,龙骨车是汉代时发明的,既可以灌溉,亦可以排涝。由于技术跨度不太大,公孙辟离在上个月已成功研制出脚踏转动的龙骨车。
    臣子们盛赞墨家的人,制造出此种机械,利国利民。
    公孙辟离道“诸位过奖了,这乃是有我王的资料,才得以研制成功这种脚踏龙骨车。大王还另外一种机械资料,名为‘水转筒车’,此种机械无需再使用人力,可利用大自然之力,昼夜不停转动。再过些时日,便可研制出来。”
    听到有这种机械,众臣更是大家称赞,既赞叹此种机械乃鬼斧神工,更盛赞我王英明。
    公孙辟离继续说道“我王给予的指导和资料还有很多,除了水利机械外,还有比现在更好的耕犁。”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众臣又再发问,是什么样的耕犁。
    赵歇回答道“此种耕犁,不久后将会问世,到时候便知。以后,陆续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不断有技术革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我大赵必定会是天下第一强国。”
    对于“生产力”一词,赵歇以前就说过,被史官记录起来,从而成为了这时代文字词汇。从穿越后到现在,从赵歇嘴里说出过不少本时期所没有的词汇,让词汇量更加丰富。
    由赵歇带来的发明创造,让臣子们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是吸引臣子们为他效命的因素之一。
    今天的朝会,一直到申时才结束,各个臣子们散去,马震却未走。
    马震道“大王,磁勺子和铜盘已铸造好!”
    他根本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
    赵歇道“天黑前送到宫里来!”
    马震领命,他虽然有好奇心,但不是木头脑袋,有些事情,不该问的就别问。
    大半个时辰后,工部的人将物品送入宫中,放在书房内。磁勺子和铜盘各二十个,分别用袋子装好。
    两者如果分开,根本没有半点用处,在他人看来,或许这是赵王的玩物;如果勺子和铜盘放在一起,不懂内在原理的人,亦很难看出其中奥妙。
    赵歇关上书房门,自个儿捣鼓起来。
    他将磁勺子和铜盘各取出一个仔细检查着,还好,都是按照他的要求来制作,看上去质量过关。
    磁勺子大小跟真正的小勺子差不多;铜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刻纹,分别采用a、b、c、d这四个英文字母替代,为的是减少别人可联想到方向辨别这方面,从而有可思考的线索,铜盘盘面的圆圈以内比较光滑,这样才不会影响磁勺子的转动。
    赵歇将勺子放在铜盘盘面最中间。
    很快,磁勺转动了,当停止的时候,勺子两端准确地对着南北两个方向,勺柄指的方向是正北,勺口指的方向是正南。
    当赵歇转动方位时,磁勺亦会随之相应转动,始终对着南北方向。
    成功了,这便是最初始的司南,等大军出征时,再给予主要的将领,还必须严令将领们不得在他人面前使用、不得泄露真实作用,确保秘密不外泄。
    以后还需进行技术改良,罗盘会替代铜盘、磁针会替代磁勺,发展成为后来真正意义上的指南针。即使赵歇有理论指导,任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现实规律,从司南发展成为指南针,需要一定的时间。
    膳厅,一家三口在吃着晚饭。
    上午在文武官员见证下,被册封为夫人的秋菊,到现在还处于兴奋之中,以前作为王后贴身侍女兢兢业业工作,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却突然间天下掉下馅饼。
    晚饭吃到一半时,赵倩对赵歇道“妾身有孕在身,无法侍奉大王,幸好有秋菊,多让她陪伴大王。”
    赵歇道“正因为你有孕在身,我作为丈夫,更应该多陪伴,十月怀胎生育不容易,做女人不容易。”
    这时代科技落后,流产、难产之死并不少见,每生育一次都要面临一定的死亡概率,尽管这是男尊女卑的时代,赵歇亦会关心爱护自家女人。
    大王竟如此关心体贴,让赵倩和秋菊内心都暖洋洋的。
    ——————
    居庸关。
    数千东胡人进入关城后,被赵军划定地方集中居住,男女分开居住,马匹亦有人照料。文世笛规定,东胡人只能待在区域内,等候朝廷指示。
    杜真已另外调派数千士兵来到这里看管东胡人,确保不出乱子。
    卫芳和金伦身份特殊,金伦单独住一个小帐篷,卫芳则和贴身侍女住在一起。
    金伦不太熟悉赵国,是因为妹妹喜欢中原文化,近期双方马匹和物资交易,才跟赵国有所接触。他知道文世笛无权做主,要等候身在襄国的赵王的旨意,进入居庸关已经好几天了,还没有任何消息,他和千余名成年男人们都有些担心,担心赵王不知是否会接纳他们。
    在某帐篷内,卫芳跟侍女小桃交谈着。
    小桃担心道“公主,赵王不知是否会接纳我们?听说有很多中原人,敌视塞北的人。奴婢觉得,说不定赵王会收了我们的马匹,再将我们赶出去。”
    卫芳道“不可能,贺侍郎是可信任之人,他说赵王是明君,这一定没错,明君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定会接纳和妥善安置好我们。”
    虽然入关已有八天时间,她基本上不担心,从居庸关到襄国一千余里,驿站传递消息最快要三天才能赶到,再等几日肯定会有好消息。
    午饭时间到了,赵兵送来食物,卫芳出来跟女人们一起吃饭。
    饭还未吃完,望见有骑着快马的驿卒从南边疾驰而来,向将军衙门方向疾驰而去。
    卫芳心想,应该是襄国的消息。
    果然,在两刻钟后,赵兵有人来宣布,朝廷接纳来投的东胡人,将在明日启程南下,到达襄国后,朝廷会有妥善安排。
    这个消息后,给数千东胡人吃下了定心丸。
    翌日,数千赵兵带领着数千东胡人、万余匹马,离开居庸关,浩浩荡荡地南下。
    ——————
    这天,是三月十四日,是赵歇规定的改进连弩性能最后期限的倒数第二天,他不能无限期等待,必须赶制出一批连弩,在不久后跟汉军的作战中投入使用。
    下午,赵歇再次来到了技术部,他刚接到报告,黄庭靖已制作出性能更好的连弩。
    技术部大空地上,赵歇对新连弩作全面检查。
    双手拿起时,感觉重量大约减轻了两成,随后进行射击试验,连续进行了二十次的十支箭连射,连射过程中出现“卡壳”的概率降低了不少。
    哈哈!质量基本过关了!赵歇心中高兴着,以后连弩必定会成为战场利器,军队配备司南和连弩这两种独有之物,对付韩信时把握又大了一些。
    若真的还不能战胜韩信,赵歇还留有后手,那是迫不得已才会使用的后手。
    对黄庭靖道“很好,以这连弩为标准,明日起进行批量生产!”
    黄庭靖心中欣慰,说道“臣全力以赴,所幸不负大王所托!”
    说着,他打了个哈欠,一脸的疲惫。
    刚才赵歇只注意连弩,没有留意到黄庭靖,赵歇看着他如此模样,说道“黄爱卿,辛苦你了!”
    旁边的黄庭靖小弟子甘离道“大王,钜子这两晚只睡不到两个时辰,昨晚连夜指导工匠赶制连弩,终于在今日赶制出来。”
    黄庭靖接口道“所幸成功了!”
    像这类既技术高超又有责任心的人才,属于宝贵的财富,赵歇会关心体恤这种臣子,说道“爱卿辛苦了,不过还需再辛苦一阵子,监督好工匠按要求制作。等过了这段日子,寡人给你放个长假,若有何要求,尽管提出来。”
    连弩将会采用流水线生产,每个流水线生产一个零部件,最后有专人组装。除了生产组装外,还有相当于现代工厂“质检部”的人员,严格监督检查质量。
    每个零部件都有相关质量要求,工匠们刚开始时对此不熟悉,不好把控质量。黄庭靖是最懂连弩技术的人,前期必须由他来亲自监督、技术指导,让工匠们熟悉一段时间,上轨道之后才能脱开身。
    黄庭靖乐于效命,心中没有任何怨言,说道“臣希望大王能心系百姓,善待墨家弟子们。”
    赵歇说道“爱卿放心,老百姓是水,君王是鱼,寡人定会爱民如子,定会善待为朝廷效力的人。”
    ——————
    原西魏国,现河东郡,平阳。
    汉军的大练兵,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去年十一月全面征兵,十二月开始训练,经过三个多月的严格操练,汉军新兵们面貌有了巨大变化。
    原本征兵十几万,后来刘邦再下令,让韩信多征召五万士卒,目前共有二十一万新兵。
    接近三月下旬这天,韩信正在跟蒯彻一起吃饭。
    韩信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练兵,兼且了解天下大事。
    饭还未吃完,便接到消息,得知了东胡人投奔赵国之事,韩信心情略显沉重。
    蒯彻道“将军,赵国上次跟东胡人交易马匹,这次是东胡人送给他,多了万余匹塞北良马,还有数千匹育种马,以后可得小心赵军骑兵。若你第二次东征灭不了赵歇,既会失去汉王对你的信任,赵国会更加强大,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韩信道“只要小心谨慎,将领们不犯错误,即便赵军多万余骑兵,也必定会被我打败。”
    他虽然觉得会更加棘手,仍然对自己很有信心。
    通过各种消息,通过了解赵国所发生的方方面面,蒯彻对赵歇越来越佩服,认为赵歇是比刘邦更好的明君。他对自己所投靠的韩信,有着深深的担忧,赵国目前是明君、优秀统帅、实力、民心兼备,要将其吞并难度很大。
    汉军即使有军事力量、有韩信这样的统帅,战争亦胜负难料,可若没有韩信,刘邦半点机会都不会有。
    ——————
    荥阳被汉军重新夺取后不久,刘邦重新移师荥阳,他要靠前指挥,正面硬扛住项羽,才能为韩信夺取北方赢得时间。
    得知东胡人的消息后,刘邦召见张良、陈平,三人心情皆有些沉重。
    “多了万余匹马和数千人,赵歇实力又更强了!哎……”
    刘邦在叹息着,非常无奈。
    张良和陈平这两名智者,则考虑到了更多方面。
    因东胡人带马匹投奔赵国,得以更快了解塞北发生的事情,了解到了强大的东胡,为什么会突然间覆灭。
    张良道“冒顿这个人,先是鸣镝弑父,又采取如此策略突然击破东胡,非常不简单,他必定能很快统一塞北草原。对于大王来说,尚不好判断是好是坏,如若策略得当,可转变为对我们有利、对赵歇不利。”
    刘邦随即明白张良所指,说道“子房是说,跟冒顿交好,引诱他去对付赵歇?”
    张良道“没错,匈奴历来敌视中原国家,跟赵国曾有过许多战争。我们对冒顿作出友好姿态,再从中挑拨跟赵国关系。陆贾已出塞,先了解冒顿对大汉之态度再做计较,如若陆贾能促成冒顿跟大汉交易马匹,证明对大汉态度尚好,此事会更好办。”
    陈平道“臣觉得可行。韩信大将军正面用兵、大王派奸细潜入赵国内部、又有齐国牵制,若再能联合匈奴,多管齐下。任凭赵歇号称有昊天上帝相助,亦只有失败一途,天下必定属于大王。”
    “两位言之有理!”
    两个谋士能够定下策略,刘邦宽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