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虽然不懂方丈的意思,但是能得到馈赠还是很开心的。之后方丈就去忙客人去了,走之前给我留了他的电话,给了我一本金刚经,一串108颗珠子的佛珠。
    然后我带着这些东西找到小露,小露打开字看了下,口中念道:“只因无知也。”然后翻了翻送我的东西道:“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啊?”
    我自然是不知道的。然后就准备走,带着这些东西是无法爬山了,准备回家。这个时候看到很多人围着方丈往偏房走去,小露转了转眼珠子,拉着我就一起过去了。
    到了之后看到偏房不大的样子,里边有一只大狗,旁边是一窝出生没多久的小狗,很多人在跟方丈说想领几只回去。小露就跟我说:“小柔我也想要,你帮我去要几只啊。”
    我很无语的看着小露道:“你并不是喜欢小动物的人,要了你也不会养的啊。”
    小露没理我,拉着我挤了进去,对方丈道:“师傅,我们也要。”方丈看了看我就笑道:“那就给你们一人一只吧。”然后小露拉开棉服拉链,直接选了两只最大的放在怀里,转身就走。
    我连忙跟方丈道谢,然后追了出去。小露没等我说什么就道:“先说好这两只小狗都是我的,不许跟我抢。抢了就不是好朋友啊。方丈已经给了你这么多好东西了,我什么都没有,你都不知道给我也要点。”
    虽然感觉小露的想法有些莫名其妙,我还是尽力道:“我不跟你抢,但是这么冷的天,不好养加上你是真的不会养,我家里一直都有养猫和狗,我奶奶会养的,方才我听人说这小狗还没有满月,我让我奶奶养大点就给你。”
    小露说:“不行,想都别想,谁知道你以后会不会还给我。”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跑了。
    我在原地发了会呆,然后就在寺庙里转悠,找了个清静的地方,敲字给小虎。跟他说我对小露的疑惑。小虎回我说很多人都是会变的,做好自己就好了。问他在做什么,小虎说陪着爸妈看春节晚会,除夕夜睡的比较早,所以这会才看。
    这之后我就下山到了镇子上,等到回村的拖拉机坐满了人,就跟村里人一起回家了。到家家里人出去玩还没有回来,我就自己躺在床上,把那副字打开挂在墙上。只因无知也,方丈想表达的意思是因为父母本身没有读过书,所以潜意识以为只有清华北大才是好大学,其他都不行的么。
    拍照发给小虎看,说了我的疑惑。小虎想了想说不止是父母,我们很多时候也都是无知的,所以才会犯很多错误。以后做事的时候,多想想这句话,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
    心里想着小虎说的也蛮有道理的,爸妈回来后一家人围着吃了简单的晚饭,就各自回房睡觉去了。
    初二就是各家各户走亲戚,我和爷爷奶奶在家招待来家里的客人,爸妈带着弟弟带着礼物开始拜访各家亲戚。第一天去的是外婆舅舅小姨家。
    说到小姨,我也是想小姨了想去看看小姨的,但是很明显今年是没有机会,只能等以后了。我有三个姨妈,大姨二姨已经去世。大姨是个命苦的人。我只见过大姨几面,还都是很小的时候,基本是没什么印象的。但是大姨悲惨的一生我想只要是听过她故事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大姨14岁就结婚了,嫁给了外婆隔壁村子的一户人家,大姨夫多年在外,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大姨隔年一个孩子,18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脚边跟着一个。
    大姨前两个都是女儿,受尽了婆家娘家白眼,认为大姨是不会生儿子的赔钱货。老三是个儿子,有了老三之后,婆家稍微对大姨好了点,但是大姨夫因着多了两张口吃饭的赔钱女儿,认为自己倒霉娶了大姨才会是这样的局面,对外婆一直没有什么好脸色。所以外婆就更加各种不喜大姨。
    大姨夫常年不在家,大姨就经常回外婆家。大姨是一个木讷的人,寡言少语,外婆因着不喜欢她,所以大姨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的时候,外婆就总是会指使她们娘几个做很多农活,从来不会给大姨带孩子。
    外婆村子有一户人家十分可怜大姨,觉得三个孩子一个人养大已经很辛苦了,现在还要回娘家受蹉跎,看着她们娘四个大的大小的小还要干活就觉得不值。看不过眼的时候,那家的男主人就会跟外婆吵几句嘴。外婆就更加讨厌大姨。
    一个寒冷干燥的冬天,那年特别冷,雪很大,大姨老大没有什么过冬的衣服,那户人家看不过眼就给了大姨一件旧棉袄,让大姨拿回去改改给孩子穿。外婆就破口大骂那户人家多事,并让大姨扔掉那件衣服。大姨自然是不肯的,所以就带着孩子回了婆家。
    事情的爆发是在过年,大姨夫回来了,带着大姨一家人来拜年。外婆看着依旧不给他好脸色的大姑爷,看着老大身上改过的旧棉袄,一时急了眼口不择言就骂姨夫,说他常年在外,管不好自己的婆娘,自己儿女是不是自己的种都不知道,看看三个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外边的野男人给的,给别人免费养儿女,说他就是傻子都不知道别人背后是怎么议论他的。
    大姨夫气的把外婆家里能摔的都摔了一边,拉扯着大姨就走了。自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大姨跟她的三个孩子。就在那天,就在那个冬日寒冷的晚上,大姨家着了火。那个时候的房子是茅草屋,一旦起火,加上冬天的寒冷干燥,火势起来一瞬间就湮灭一切。
    等到村子人惊醒的时候,大姨家已经被烧没了。那个时候的家家户户隔着是有距离的,所以其他家没有损失,大家站在已经是一堆残骸的大姨家门前面面相觑。有那胆大的,拿着长长的棍子,站在堂屋门口,挑起灰烬找到了一把大锁。
    农村的格局就是进门就是院子,之后是堂屋,堂屋基本是并排三间,进门客厅,客厅两边两道门,一边一间屋子,一间孩子住,一间大人住,只有大厅一个出入口。锁是老式的铜锁,就是大门一边一个环,一根锁杆右边有个孔,要锁门的时候锁杆穿过门两边的孔,铜锁对着锁杆的孔锁上就可以。在家的时候在门里边插销插上,出门的时候堂屋外边锁上铜锁。
    所以此刻大家看着那就算大火烧过依旧可以看清是锁着的大锁,甚至此刻那大锁连着锁杆还挂在两个门环上。有人就小声说今天是她们回娘家的日子,也许在娘家没有回来吧。大姨家是跟公婆分家了的,不住在一起。有人喊了大姨公婆过来,他俩就哭着说晚上就回来了,都是在房间睡觉的。
    村长知道事情有蹊跷就让几个年轻小伙子连夜去了镇子上的派出所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