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太子南巡

    鳄鱼皮可是好东西,除了后世制作皮包等奢侈品,放在大唐这个时代,那可是制作皮甲的好材料。
    交代云逍遥好好收集鳄鱼皮,墨辰带着小书生开始查看港口的施工情况。
    港口南北有两座不高的小山相距十里,东西平缓,最主要的是港口的入水口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港湾,南北两座小山都向海里延伸出去一段。
    “水下查探过了吗?”
    “老大,查探过了,这里简直就是天然的港口,水下没有礁石。”
    墨辰点点头:“嗯,那两座小山保留,作为港口的军营和灯塔。”
    “老大,造船厂那边?”
    墨辰望了一眼重新忙碌起来的港口:“港口预留一部分出来,造船厂就靠近港口吧,方便以后新船下水。”
    “另外,让那些造船的匠人过来吧,造船厂可以开始动工了,港口完成的时候,一定要有船只下水。”
    “放心吧,老大。”
    墨辰拍了拍洛明轩的肩膀,没发现这小子已经长高不少了:“书生,好好干,不要学逍遥他们,整天嬉皮笑脸的,就没人想过找个媳妇什么的,又不是没钱。”
    “老大,云哥他们……”
    洛明轩想要说什么,墨辰:“好了,不说了,都是一个个不省心的家伙。”
    ……
    八月的长安格外的燥热,甘露殿里,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一旁的内侍急忙送上凉水。
    “禀大家,泉州急报。”
    内监推开门,送进来一封奏章。
    “哦,拿过来。”
    李世民接过奏章,仔细看起来。
    “圣上:
    臣泉州刺史千里顿首,……长安伯欲建港口泉州,上言:南洋富庶,稻三熟,香落地……”
    简单来说就是长安伯墨辰说南海非常富庶,稻谷一年三熟,大批的香料更是掉到地上无人问津。
    “稻三熟,稻三熟……”
    李世民看着奏章上的“稻三熟”,手心里已经出了汗也不自知。
    “来人,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入宫。”
    很快,三人来到甘露殿,李二不等三人见礼,将泉州来的奏章递给三人。
    “诸卿,对此事有何见解。”
    等三人传阅完,李世民问道。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圣上,臣看此时纯属无稽之谈,三熟的稻,有谁听说过?若是大张旗鼓的去寻,劳民伤财不说,还不一定有收获。”
    房玄龄想了想:“圣上,臣觉得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现如今国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杜如晦先是咳嗽一会儿,好不容易缓过气来:“圣上,臣观奏章上并没有说港口的事需要朝廷出钱,想来这一切都是长安伯的私事。
    此事既然长安伯已经有了准备,不如圣上下诏,让长安伯的行事变得更为合理,不受地方的限制。”
    李世民懂了杜如晦的意思,既然朝廷不用出钱,又能够看看所奏可否属实,实为一举两得。
    长孙无忌:“臣觉得还是不妥,若是派遣一员大将随行,这样才能放心。”
    “那爱卿觉得谁去合适?”
    李世民现在手中的大将不是在戍边就是需要坐镇十二卫,哪有合适的将领外调。
    “这……这…”
    三人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哪能不知道现在朝中的情况,程咬金在陇右,李绩在并州,张公瑾在代州,其他诸将都有事。
    这时,内侍来报:“大家,程将军陇右奏报,陇右已定,不日班师回朝。”
    闻言,李世民几人瞬间有了想法。
    “来人,传诏,程知节右帅武卫转道江南道,前往泉州,配合长安伯寻找三熟稻。”
    等房玄龄三人走后,李世民在甘露殿来回踱步。
    “去东宫让太子过来。”
    很快,十岁的李承乾来到甘露殿。
    “孩儿拜见阿耶。”
    “承乾,你去一趟泉州,见一见长安伯,将这封信交给他,他就明白了。”
    “是,阿耶,孩儿什么时候去?”
    “去见过你母亲就出发吧。”
    李世民知道,程咬金过去,无法取得墨辰的信任,不如让太子一起去,一来表明李世民对墨辰是信任的,二来是让李承乾这个太子出去见见世面。
    李承乾回到后宫见到长孙,将李世民的决定告诉长孙,长孙一听,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大儿子,但他懂得李世民的意思,随即写下一封信,交给李承乾。
    “你到了泉州,将这封信交给刺史府的洛夕,她是娘的干女儿,她会照顾好你的。”
    “是,阿娘。”
    李承乾出了后宫,转道去东宫的路上,遇见一个小胖子。
    “大哥,带上我一起去泉州吧,”
    小时候的李泰很黏李承乾,兄弟二人几乎形影不离。那怕李承乾封了太子,这份感情也没有变。
    “青雀,你怎么知道我要去泉州的?”
    “大哥和阿娘说的时候我听到的。”
    “青雀,你还小,并且这事阿娘不会答应的。”
    “我不管,我就要去。”
    小李泰说着就打算躺在地上打滚撒泼。
    对此李承乾头都大了,急忙拉起李泰就往东宫跑。
    李承乾在东宫许诺了一大堆东西,才安顿好李泰,开始收拾南下的行囊。
    两日后,李承乾启程南下,太子出行,仪仗,侍卫一样不少,大队人马开出长安城。
    路上,李承乾的侍卫长来报,越王,汉王在后面的车队里。
    李承乾一听,十岁的小屁孩瞬间炸了。
    越王是李泰,汉王是李恪,兄弟三人聚在一起,李恪低着头不敢说话,李泰正在翻找吃的。
    李承乾吐了口气:“青雀,你们两个回去吧,不然阿娘会打死我的,真的。”
    李泰停下手,看着李承乾:“不,大哥,我不回去,三哥也不回去,你放心,我们给阿娘留了信的。”
    “老三,你呢?”
    “大哥,我……”
    “天啊,我这都是干了什么啊。”
    ……
    泉州。
    云逍遥挠着头:“老大,港口已经平整,就差铺上水泥砂浆了,就是人工不够。”
    “嗯,水泥窑这几天已经开始出水泥了,你直接过去拉就是,人工的问题,让人去附近几个县招,工钱开高点,入冬前一定确保港口全部完工。”
    墨辰放下手中的书:“对了,造船厂那边怎么样?”
    “按照老大你的图纸,已经有十条船开始架设龙骨了。”
    “嗯,让工匠加快进度,明年年初就要有船下水,不然赶不上季风。工匠不够就继续招,不要怕花钱,出了海,这些钱都会回来的。”
    “是,老大,南海真有那么多香料和木材?还有那个三熟的稻谷?”
    “有,更远的地方还有不少的好东西。下去忙吧,有机会带你们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