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赌约

    说着话,两个人不觉到了寺庙。李启华熟门熟路,进去一直摸到了小和尚卧室里。小和尚正翘着脚躺在床上看书,看见有人来连忙将书塞在了枕头底下。
    宋学明料想那肯定不是佛经。不然也不需要躲着人。
    李启华装作没看见,说“善明师父,我前天输给你两盘棋,今天找了个象棋高手向你报仇来了。”
    小和尚整天呆在庙中,和那些泥塑木雕做伴,闷也闷死了,听说找他下棋,不禁喜动颜色,爬起来指指宋学明说“好啊。是这位施主吗?”
    宋学明点点头“就是我。”
    上一世那盘棋是怎么跟善明小和尚下的,宋学明早忘光了。反正他记得当时挺怵小和尚的,下第一步棋就感到不顺。然后一路被小和尚追着打,最后很窝囊地输了棋。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下完了小和尚还想再来一盘,宋学明坚决拒绝了。
    这一次,宋学明心想可不能再这么窝囊。就算是输了棋,也不能输了气势。
    两个人就在卧室的一张小桌子上摆开棋盘。李启华坐在一旁观战。
    下了大概十几步吧,宋学明心中就有算了,这个小和尚得失心很强,老是想弄个圈套让自己钻,好吃自己的棋子。当下将计就计,使了个诈,把一头马送给小和尚吃,后面却藏着好几步厉害的棋,最后要用炮打掉他的车。
    小和尚看不出来,果然上当,吃马失车。宋学明就知道他棋力不如自己,问“要不要悔一步?”
    小和尚断然说“落子无悔。悔什么?”
    “那你就输了。”
    “输了就输了。悔棋是不悔的。”
    “倒是个有意思的和尚。”宋学明想着,用炮把他车打掉了。
    失了车,小和尚就招架不住了,很快输了棋。宋学明问“要不要再来一盘?”
    小和尚不服气,觉得自己刚才是大意了,就说“再来一盘。”
    第二盘棋宋学明下得很放松,不时问小和尚几句话,想知道他是哪里人,为什么要到这里做和尚。
    小和尚因为要想棋招,回答得不是很清爽。
    棋到中盘,小和尚才明白自己差宋学明太多了,根本就下不过,于是把心思从棋盘上收回来,和宋学明聊起天来。
    宋学明这才知道,小和尚是闽省人,来这里当和尚居然是当地的佛教协会分配过来的。
    “和尚也有分配的?”好奇之下,宋学明问。
    善明和尚说“我们教派内部也是自成系统的,当然有分配。等以后闽省哪个寺庙有了空缺,我就可以回去了。回去就是住持。”
    住持就是寺庙的领导了。宋学明说“那你这不叫分配,而是挂职锻炼。”
    善明和尚听不懂,宋学明就解释了一遍什么叫做挂职锻炼。
    本来,宋学明是带着一种戏谑的心态说这番话的,没想到善明小和尚听了后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说“对,我这就是挂职锻炼。”
    宋学明就觉得没法跟他再聊下去了,站起身对李启华说“我们回去吧,差不多到吃饭的时候了。”
    李启华指指桌上说“棋还没下完呢,不下了?”
    宋学明看看善明小和尚,说“这盘算和棋吧,你看怎么样?”
    眼看是必输的棋,宋学明却说成是和棋,善明小和尚自然是求之不得,便顺势说“好,就算是和棋。”
    出来时,宋学明故意问李启华“你进善明和尚卧室时看清楚他拿的是什么书吗?”
    李启华说“没看清楚。反正不会是什么好书。”
    宋学明哈哈大笑。
    重新回到李启华家时,见饭菜都已熟了。李启华的母亲说“刚要去叫你们,你们就回来了。”
    两人就上桌吃饭。李启华要开啤酒。
    宋学明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我今天开了车来,酒是不能喝了。”
    开车不喝酒这个习惯,宋学明前一世是被交警部门强迫养成的,这一世却成了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李启华还劝“反正警察也不大查,喝一点没关系。”
    宋学明说“喝酒开车容易出事,这个错我可不能犯。犯了只怕连改正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话说到这样,李启华只得罢了。
    于是泡了两杯茶出来。宋学明一杯,自己一杯。
    等茶稍微凉一点,宋学明端起喝一口,说“还是这个好,清肺润喉。”
    几口茶水下肚,宋学明问起复习班的事。
    这才知道,原来这一次复习,李启华和赵清华在一个班,为了节省房租,两个人还一起租了一个房间。
    宋学明不解“他是读理科的,你是读文科的,怎么会在一个班?”
    李启华解释“赵清华因为上一次数理化考得不好,这一次改读文科了。”
    想起赵清华前一世三年考不上大学,宋学明说“只怕改了文科也没有用。”
    李启华说“他自己倒是很有信心,学习上也刻苦。这一次或许能考上。”
    宋学明摇摇头,语气肯定地说“考不上的。”
    李启华心中奇怪,怎么宋学明就那么肯定赵清华考不上大学呢?上一次高考,赵清华离分数线也不是差得很远啊。
    宋学明好似看透了李启华的心事,叹息着说“只能说,他这个人没有读书命。别说今年,就是明年再考一年,还是考不上。”
    李启华闷头喝了一口茶,心中想“宋学明这话说绝对了。他又不知道赵清华学习刻苦的程度,怎么就断定他考不上呢?这话要是让赵清华听到了,只怕会对宋学明有意见。”
    宋学明继续说“赵清华这个人,看似学习认真刻苦,好像是块读书的料子,其实他的优势根本不在读书上,而是在做生意上。做生意他会很成功。如果能够早点醒悟过来就好了。”
    李启华哑然失笑,忍不住说“学明,‘会做生意’这四个字你无论用在谁的身上我都没有意见,唯独用在赵清华身上我有意见。他这个人性格那么内向,见了客户只怕连话都讲不好,怎么会把生意做成功呢?”
    宋学明说“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你觉得一个人好像挺适合干这件事,可事实上偏偏相反。他适合干的是另外一件事。赵清华到底是适合读书,还是适合做生意,至少还需要五年才能看出来。到时候如果你还没有忘记这件事,就把赵清华请过来,我们三个人坐一起喝杯酒,怎么样?”
    上一世两年的复习,再加上三年的打拼,赵清华化茧成蝶的时间正好是五年。
    李启华说“好啊,5年后如果赵清华做生意成功了,我请你们两个人去聚丰源喝酒。”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谈笑间,两个人定下了一个时间长达5年的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