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愿你安好

    赶着马车一路走走停停,一个多月后,周瀚海选择暂时在贵阳的一个乡镇停下,相对安定的贵州各处,是很多逃避战乱的中产人家的选择,这对夫妻的到来,也并没有过多的引起人们的在意。
    在镇边场尾赁了一所前铺后院的房子,周瀚海想开个杂货店。
    夜里陶飞躺在病床上,时常会想起易小婕推开门出来后,说的那句话,他觉得比断了腿还痛。她那么柔弱,怀了孕,跟着周瀚海四处逃亡,要受多少的苦!甚至希望他们跑得远远的,不要让警察找到,不要让她成为孤儿寡母。
    小雨每天下学后给陶飞送饭,行动组的兄弟看见她进病房过道,就悄悄往病房喊“陶飞,你未过门的堂客来了!”
    这些人平时嬉皮惯了,陶飞让他们休要乱讲毁了人名声,解释了几次也没用,他们说没见过妹子那样看着哥哥喂饭的。
    在医院住了十来天陶飞就嚷着要出院,说回了宿舍也可以慢慢养,同事们送饭照顾他也方便,不用每天轮着派两个人来。
    老孙知道后却不同意,要回也得他接了回家去,回宿舍去万一养得不好,成了瘸子,以后堂客都娶不到。守着陶飞的两位兄弟就看着小雨笑。倒把陶飞弄了个脸红。
    周瀚海发现易小婕落了红,吓得赶紧带着她去药铺诊脉,坐诊的羊胡子老头摸了脉说不碍事,月事不调抓几幅草药调理就行。
    拎着药包回去关了铺门,周瀚海把药包砸向易小婕,冲过去卡住她的脖子“你是为了救他,编出这样的话来骗我!”
    易小婕挣扎着“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周瀚海把易小婕拖了扔到床上“那你现在赔我一个儿子。”他疯狂撕扯掉易小婕的衣服,咬住她的肩膀“你赔我一个儿子……”
    周瀚海在铺子里喝酒,易小婕看着自己身上的伤,和床上的血迹,她痛,但不后悔!
    陶飞已经能下地,叔婶和小雨去上班了,他就在院子里慢慢杵着一支拐杖走,可是小雨下学后回来,以为他躺了一天,坚持要扶着他出来走半个小时,说久躺不动小腿肌肉要萎缩。
    陶飞父母打了两次电话,都没找到陶飞,后来才有一位同事接了电话,说他摔伤了腿,在叔叔家养伤。陶母听了哪里还坐得住,拉了陶父收拾行李就往重庆赶。
    同事把陶飞父母带到临江门驿站,老孙领着陶飞父母进家的时候,小雨正扶着陶飞说笑斗嘴,在院子里慢慢的走着。
    陶母本是一路心急着的,见着这情形,一下就安心了。
    “妈!爸!你们还是来了。”陶飞抬头看见进院的父母。“婶!我爸妈来了!”
    孙婶赶紧从厨房出来,老孙和陶飞各自介绍了一番,一家人迎进了堂屋坐下。
    查看了陶飞的腿后,陶母见儿子虽受了伤,脸上却白胖了两分,心里十分的感激孙家的照顾,夫妻俩嘴里念着谢语,又翻捡带来的礼物,一件件递给孙婶。
    陶母牵过小雨的手“丫头长得真乖,飞儿亏得你家照顾,我这做母亲的都没能将他养得白胖,你还每天陪着他走步康复。”说着打开手提包,拿出一个绿油油的玉镯子,替小雨戴在了手上。
    小雨见玉镯金贵也不敢乱动拒辞,嘴上说着“伯母,使不得使不得!”又拿眼去瞧母亲和陶飞。
    陶飞笑道“长者赐,不可辞!你戴着好看呢!”
    孙家夫妻也不再婉拒多言,只请二位稍坐叙聊,去了厨房张罗饭菜!
    周瀚海每日守在前铺,也并不上心有没有生意,没事就拿着酒壶往嘴里灌,易小婕吃了几副中药,身体也调理了起来,每天在后院也从不往前面去,白天还好过,晚上周瀚海没醉就嘲骂逼问,醉了就咬打到易小婕求饶。
    “你说说,我究竟是哪里比不过他?论家势,长相,学问,他又能比我高出天去?”
    易小婕每晚听着周瀚海的不满和怨恨。
    “我对你是不够好吗?不够真心吗?你以为自己比天仙花魁还美,就把我当成癞蛤蟆是不是?”
    易小婕不敢作答任何一句话,因为怎么回都是错,都会惹怒这个魔鬼。
    “如果没有他转来川大,你会不会爱上我?我们会不会已经有了儿子,会不会已经自己在公馆里玩耍!”
    易小婕只能在心里作答不会!
    周瀚海心里爱的执念已经变成了恨怨的执念。他不再爱她,但是,绝不会放过她!如果放手让她去寻陶飞,那自己算是什么?开天辟地第一大傻瓜大笑话?自己亲手害了周家害了父母,一切根源都是因为这个女人。
    他不能想,一想就胸口痛就想扇自己耳光,只有喝了酒能暂时麻痹自己的思想……。
    陶飞父母在重庆逗留了几日,见儿子已无大碍,又有孙家照顾,便十分放心准备回成都,陶母甚是喜爱活泼的小雨,常笑盈盈看两个年轻人斗嘴说笑,觉得十分安宁幸福。
    临走前晚陶飞单独与父亲讲,从别的同学处打听到,易小婕已经结婚生子大概去了云南,看情形是不敢写信给家人的,请父亲回去后得便还是去告知易家一声,以免像自家姐姐一样,音讯全无的让家人牵挂担忧。
    陶父听后小声道“那我看你与孙小雨倒是处得欢乐融洽,你母亲也爱她得很,恰好我跟你母亲在,不如……”
    陶飞赶紧打断父亲“小雨是个好女子,我拿他当妹子一样喜爱…”
    陶父回屋与妻子讲后,两人很是一番憧憬筹谋,甚至想到在成都也是住在娘家的院子,如果儿子与小雨能成一家,他们就迁来重庆安置,将来也好照应,夫妻俩商量着激动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陶母就与孙婶在厨房嘀咕,孙婶自是欢喜,不过也不敢当下做主,说是不急,得看两个年轻人自己的意思。
    陶飞待父母走后几天,觉得自己丢了拐杖也能慢慢走路了,回宿舍去上班也近,就急着要回去报到。孙叔也劝不过,就送了他回宿舍。
    上班几天后,每晚回了宿舍,陶飞又不自在了,心里老惦着孙家热闹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