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洱海,向左走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3月16日—3月17日心情指数:★★★★★☆

    洱海不是海,却美的让人流连忘返!

    洱海,在古代有“叶榆水”、“叶榆河”、“叶榆泽”、“西洱河”、“洱河”、“昆弥川”等名称。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要么说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这就是说,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叶榆水”的名称多在古代文献中使用;“西洱河”则主要指洱海西南的出口处开始向西流淌、最后又与漾濞江合流的一段河道;“昆弥川”随昆弥部族的消失而很少使用;“洱海”就成为这个湖泊最流行的叫法。

    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洱海湖体主要在大理市,北岸连接洱源县东南隅,苍山东麓、玉案山西麓。洱海北部水域原属洱源县,洱源县成为北岸接壤形势。洱源县与洱海相连接,奇妙的事情定当层出不穷。

    16日吃完早饭,我们决定去环洱海。离开客栈,走出巷子,向左走。自行车我们骑的游刃有余,摩的只好眼巴巴看着,望而却步。商榷之下,适合我们的良策就是由他老公骑着摩的载着我们,不费体力,铿锵三人行奔向洱海。

    乘风破浪,迎风而去,我们两的头发随风飘扬。洱海的紫外线早早守候着我们,戴帽子环洱海成为必要的防晒措施。我喜欢晒太阳,暖。洱海的太阳光彩耀目,让我眼睛迷蒙。即便如此,停下车,我依然摘下帽子,感受这一切,忘记了会晒黑,皮肤承受不了紫外线会晒伤。观洱海,幸有天地,听我表白,山河之广,足以尽哀。观洱海,背朝尘埃,北去南来,不对天地,何以表白。山河依依,动我感怀。

    看见大海,忘乎所有,放空自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用考虑公司的报表逾期提交,无需担忧房租是否该交,听不见催促的声音,无妨回归之箭……

    从大海哇哇坠地的那一天起,上帝就把它的高潮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他就像哲人愚人略带嘲讽与幽默的表情,让每个醒着的人们,无法回避它的纷扰。浩瀚的大海,风平浪静,像熟睡的娃娃,没有一点声音;有时也会波浪滔天,像怒吼你的雄狮,向岸边扑来。向大海呼喊,不用在乎形象,没有职业之分,甚至可以做到不要脸面的去喊,喊出所有的烦恼,将一切压力释放。在那一刻,至少有一瞬间,我是轻松的。

    我们坐在树上,看着海面上白帆点点,与天上朵朵的白云相映成辉。让太阳把脸庞晒得红彤彤,在树上唱歌,好多事物被缩小了。就像我们上大学,下课后宿舍几人结伴而行,去咸阳湖散步,边走边聊,唱着我们喜欢的歌,谈论着哪个歌手出新歌了,哪部电影要上映了……那时单纯,考虑甚少,心无杂念,享受着当下纯真幸福的学生生活!如今身边事物千变万化,有的为人妇,为人母,年龄数字的加数与乘数,让我们多了份责任与担当。

    坐在长椅上,身后的洱海碧海清波,天空碧空如洗,云朵洁白无瑕。一望无际,思索万千。我们在长椅上玩耍拍照,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

    我们的摩的也开始喊疲惫了,它需要吃饭,补充电量,逗留片刻,我们原路返回车行,还回摩的。在双廊,这里的人们几乎天天吃米饭,每顿都离不开鱼,已经成为习惯了。洱海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鲤鱼、弓鱼、鳔鱼、细鳞鱼、鲫鱼、草鱼、链鱼、青鱼、虾、蟹等十余种。年产数十万斤,其中以弓鱼最为著名,身形长瘦,鳞细肉鲜,号称“鱼魁”,当地称为“鱼土锅”,是洱海的特产。我们的饭桌上也少不了洱海的鱼。洱海让这里的渔夫各显其能,各方游客品尝洱海的鱼。瞬间我也想成为渔夫: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条渔船,

    我愿放下所有执着做个渔夫住在海边,

    每一个早晨我航行在晨曦的海面,

    每一个黄昏我遥望在无际的海云间。?

    我会把思绪都消失在波涛里,

    让澎湃的心等待风雨后的平息。

    哦,如果那个时候我身边没有女朋友,

    我不介意谁会来给我一个周末的问候;

    哦,如果那个时候我依然牵着她的手,

    我们会幸福地坐上弯弯船头。

    哦,如果那个时候我身边没有女朋友,

    我不介意谁会来给我一个周末的问候;

    哦,如果那个时候我依然牵着她的手,

    我们会幸福地坐上弯弯船头。

    我们会停泊在爱人的码头。

    回到客栈,我坐在阳台上休息喝茶。突然姚丽来我房间,告诉我他们要回西安了,我无从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只是当时的自己并不想立即回去。他们买了机票,直接从昆明回西安。走之前,姚丽对我说:可以暂时在这待着,但至少还是把票定了为好。我何尝不知道票定了,就是有了归期,最终我买了那几天中最便宜的机票,3月22日晚上从昆明回西安的机票。

    17号早上他们去往昆明,似乎我又变成一个人了,送走一个又一个。独自入奈何,寂寂又如何,无人争因果。风从指尖过,再见,又如何。那刻我自己变成了摆渡人,摆渡友人,摆渡自己。

    送走他们之后我一个人上了楼顶,吹着风,看着洱海,脑子被抽空了……

    依旧我坐在长椅上,看着苍山洱海,是惬意的,是无思想的。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很多。语言在很多问题面前是苍白无力的,真正的力量是无形的行走。也许来到云南,来到大理的人多半是为了逃离。逃离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杂念,逃离当下生活的不满与失望,甚至是不甘心。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烦恼会解决烦恼,新的刚来到,旧的就忘掉,渺小的控诉,也许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情调。

    2018年“行走的力量”聚焦“情绪”,以“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为主题。期初我的理解是逃离,听了陈坤的叙述,逃离并非情绪。逃离是对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了不耐烦的感觉,而不耐烦的原因是心不静。不安于一个平凡的重复的节奏里。当把逃离本身变成一个很不耐烦的事的时候,到最后会发现不想逃离了。我,我们一直在用很多方式,去寻找我们心目中想要的那个人,我们一直在期望着去到想要的生活里面。与其在逃离的幻想里面不断地重复,还不如接受当下这一刻。在当下找到一切可能发现的,让自己觉得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感受。我们其实本来就在美好、最好的时刻和自己当中了。你心大了,问题就小了。你什么都拥有,你不需要逃离,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会是如你所愿的,除了你的心。

    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与年龄无关。逃离后,归来仍是少年,今朝唯我,少年郎,不负年少!

    大理有大理的其妙之处,我也有着幸运之神的眷顾,我的电话再次响了。

    “你现在在哪呢?”

    倩茹重返大理,要来双廊了!

    西安老乡重返大理,我坐着他们的车到了大理;倩茹重返大理,在双廊我们再次一起行走。大理啊,大理,不可思议的地方,神奇的地方,你还有什么意外惊喜等着我啊……

    知道她要来,我下楼拍了客栈的照片给她,便于她寻找。前几天来不及欣赏这个客栈,难得得空,等倩如到来,我没有去远处。于是我坐在1楼的摇椅上,晒着太阳。“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这也许是每个人对年老时的温暖向往吧。

    看着各种各样的花,有的我叫不上名字,不经意的呼吸,花香扑鼻,好舒服。花下诗翁已富情,爱花相咏句还成。跟客栈女主人闲谈,她告诉我她的女儿在昆明上大学,平常不回家,节假日才回来,她和丈夫打理着客栈。她的眼睛出奇的明亮,见到她随时带着笑容,身上带着一种温柔的力量感。她喜欢花,家里养了品种不同的花,由她每天悉心照料。小园几许,收尽春光。她说花是有生命的,就像人一样,需要呵护。她经常会跟花说话,聊聊家常,说说女儿,心情不好会诉说衷肠,生意好了分享喜悦……

    “老板,有房子吗?”有客人住店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我懒散的上了楼,回到房间拿了杯子,再次回到楼顶。

    知道她要来,很开心,又有人跟我一起同行了。我再次坐在长椅上,喝茶,同样的茶,这次喝起来甜甜的。晒着太阳插着耳机我在歌声中睡着了……

    “杜萍,杜萍,有人找你。”我一下子醒了,客栈老板在一楼喊我,我起身趴在阳台上,往下看一楼,原来是倩茹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