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木堡之战(1)

?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一日,瓦刺太师先也,率蒙古铁骑侵袭大明帝国边境。同日,大明帝国右参将吴浩兵败战死于猫儿庄。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五日,大同总督宋瑛领兵四万,对战瓦刺太史先也部队,于阳和一战中全军覆没。
    东西蒙古一统后,先也持续出兵侵扰大明帝国数千里的边境线,对延边各城堡不时进行围攻,沿边军民无一人敢出城砍伐柴木收割秋稻。
    边境军民怨声载道,明帝国腹地人心惶惶。
    时值七月,天象异变,阴云密布,风雨大作。
    接连战败的消息不断送入宫中。
    自张皇太后病逝,辅佐过四朝帝王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也接连病逝,导致内阁悬空,宦官干政。
    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盛世的洪永熙宣盛世,将在一个月后,正式宣告结束。
    时任兵部尚书邝壄,接过前线传来的战报,起满皱皮和老人斑的手掌,微微颤抖。
    文渊阁寂静无声,空旷的大殿内,除了书案上堆成小山,即将经过筛选送入司礼监等待批红的奏折外,只有兵部尚书邝壄,及兵部右侍郎于谦。
    邝壄紧握手中这份关乎大明王朝生死,关乎自己生死的战报,大步踏出文渊阁。
    于谦看着邝壄远去的背影,眉头深锁。略做思虑,提起朝服衣摆,紧随邝壄踏出文渊阁。
    “尚书大人!”于谦紧追两步,赶上邝壄。
    邝壄似乎早已预料到于谦会跟随自己出来,侧身站定,却并不看于谦,而是眯着眼睛看向身后的文渊阁。
    “延益啊,这文渊阁在紫禁城林立的宫殿中,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于谦不明白邝壄,为何突然对他说起文渊阁,朝身后狐疑瞥一眼,转头走近邝壄拢袖一拜。
    “邝尚书,请容我同去面圣。”
    邝壄脸上布满风霜沟壑,只一双眼睛,听到于谦说话时绽放出了格外的神采。
    “延益,军情紧急,你既知道老夫要越过司礼监直接禀明圣上,就不该掺这一趟浑水。”邝壄微微摇头。
    于谦道“大人,我两袖乘风,一颗脑袋,自是不怕他阉人王振!”
    如今王振正得宠当权,圣上称其为“先生”,朝中文武大臣见了他,也要尊称一声“翁父”,见于谦直呼其名,邝壄眼里有赞许,更多的是担忧。
    邝壄道“老夫深知延益‘清风两袖朝天去’去,死有何惧?!我孟质也不怕这一个死!”
    邝壄自知言语过重,缓了缓道“可大明朝的百姓,如今便指着咱们几个人,若是你我都去,难不成要把文渊阁拱手让给那人?”
    邝壄所言的“那人”,便是指王振。
    于谦何尝不明白邝壄的一番苦心,心中一阵暖流涌过。但对于如今这份战报,他依然怀有期待。
    “大人,或许是捷报。”
    邝壄摇摇头,指尖摩挲着战报外封上的漆印,叹道“不会的。”
    于谦眉头一皱,看着邝壄手中战报,道“若皇上早听大人忠言,提前做好预防,瓦刺大军就不会似今日这般,兵到之处,势如破竹!”
    邝壄一滞,眼中蒙上一层灰霾,道“早在正月,锦衣卫指挥使吴良已传来密奏,今年秋蒙古诸部将举兵入犯我大明边境。”
    “只怕王振一味逢迎圣上,此密奏并未上达天听。”
    于谦静静看着邝壄,虽不认同其所言,也未出言反驳。
    正是天朗气清的正午时分,邝壄“天听”二字一出,突然间乌云密布,凭空炸响三声天雷。
    几只乌鸦压空低低飞过,在邝壄身前落下三滩污白,旋即振翅飞走。
    一时间,两人都默了。
    邝壄回过神,抬头望了望被乌云遮蔽的太阳,道“延益,老夫这就去面圣。你一定,要守住文渊阁。”
    于谦郑重的点头,算是应承下邝壄的嘱托。
    于谦看着邝壄远去的背影,心中直叹年逾六十有五的邝壄,面对何等风浪,都能如此风采凛然。
    无论是邝壄,还是于谦,亦或者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明英宗朱祁镇,此刻都不曾预料到居官勤慎,所至有冰蘖声的邝壄,生命的长河只剩下不到一个月即告干涸。
    乾清宫暖阁门外。
    乾清宫正殿有金吾前卫把守,乾清宫周围有金吾后卫轮流值守。寻常宦官伺候,都是自右侧偏门暖阁出入。
    邝壄站的门上厚厚的两扇松鹤延年帘。
    半个时辰过后一只手掀开了门帘,随之而出的是司礼监提督太监王振。
    而那只掀帘子的手,却并不属于王振。
    王振脸上堆笑,看着邝壄道“尚书大人来此何干呐?”
    这时,掀帘子的小太监踏出暖阁,一手捂着右边半张脸。
    邝壄定睛一瞧,正是那方才替他通传的小太监。
    王振注意到邝壄看着自己身后,也顺着视线朝小太监看去。
    王振脸上的笑意早已消失不见,一张脸如腊月寒冰。
    “混账!吃里扒外的东西,见了兵部尚书还不行礼?!”
    小太监一惊,噗通跪地,朝王振连磕了三个头,才对着邝壄道“请邝尚书安。”
    王振瞄一眼小太监,不等邝壄应答,便自道“起来吧!”
    邝壄看到小太监双眼红肿,右边半张脸肿的似馒头一般。
    王振隔山敲虎的意思,他不是不知。这声“吃里扒外”显然是说给他听的。邝壄眉心一皱旋即舒展,提手微微一礼,道“翁父大安。”
    王振瞧也不瞧邝壄,瓮声瓮气地“嗯”了一声,两只鼻孔似要朝天去,不再发一言。
    邝壄透过王振的背,瞧了瞧被帘子挡住的暖阁,又是一礼,方道“翁父,我有边关要事,要启奏皇上,烦请王提督通传。”
    皇上是万民的君父,自然也是他邝壄的君父。
    皇帝下令群臣需尊称王振翁父,哪怕他邝壄要虚长王振十几岁,也不得不遵皇命,称王振一声翁父。
    王振阴阴看着邝壄,皮笑肉不笑“邝大人,您怕是记错了规矩。所有文书,由内阁呈至司礼监,再由咱家转呈给圣上。”
    王振冷哼一声“再怎么紧急,也不能破了规矩,您说不是?”
    邝壄下意识眉头一皱,显然听出了王振话中的不满。
    阉人说话尖细,尤其吊着嗓子说话时,更让他浑身不舒服。
    邝壄自知不可与王振硬碰硬,遂笑道“王提督,事关军情实在紧急,耽搁不得,烦请通融。”
    王振朝左挪一步脚,索性堵在暖阁门外。
    “规矩,是咱大明的成祖爷定下的!”
    说话间,王振抱拳以表对明成祖朱棣的敬崇之心,握成拳的两只手虽不如其他太监细嫩平滑,尾指却微微上翘着,十足的宦官样子。
    王振接着道“这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的规矩,自成祖爷开始三十年来历经何等大风大浪,都来都不曾出过问题。偏到了邝尚书这里,反要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