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小楚动作快啊!”周东来收到的病人也需要安排手术,查时间表的时候看到了楚东南的名字,说了一句。

    “嗯。疝气修补,小手术,刚好。再麻烦一点儿的就不行了。”楚东南这边在等病人回来的检查结果。

    空白的病史让他们只能依赖于检查结果。手术之前,血型,乙肝,传染病,糖尿病,血压,过敏史,是否有手术禁忌症等都需要搞清楚。

    接下来楚东南又接了几个病人,一个肠梗阻的需要立刻手术,周东来接去了。还有两个切阑尾,切胆囊的安排到了明天。

    滴滴滴,通讯器的提示音响了起来,十一点半了。楚东南跟姬菲打了个招呼就去手术室做准备去了。

    焚香,沐浴。

    楚东南用沐浴乳一遍一遍的洗刷着自己。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沐浴乳或洗发膏广告的男主角,晶莹的水珠顺着自己的身体曲线滑下,让电视前的一帮女孩子看的直流口水。

    现在娱乐圈是唯一一个无法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的领域,因为机器人没有情感,没有性格注定无法挑动人的神经。

    楚东南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打开电视机里面的电视剧都是由机器人来主演的画面。

    换上干净的刷手服,楚东南也没有提前吃东西,因为手术需要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做完再吃也一样,也防止做手术的时候涨肚,想上厕所,想放屁之类的尴尬。

    护工帮忙推着患者走了进来。

    楚东南接过轮椅,推进准备室。

    毛易的检查结果已经都回来了,没有手术禁忌症,没有乙肝,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型是B型。

    绿星上的人大多数的血型都是O型或者是B型。可能这两种血型对辐射的抵抗要稍微好一些,时间长了,慢慢发展下来,这两种血型的人口越来越多,而A型和AB型的人就越来越少。

    药物过敏史未知。不可能把常见的会致敏的药物都测试一遍。只能慢慢发现了。

    “你有没有想上厕所?”

    虽然手术时间短,但是如果患者想上厕所的话当然是手术前方便。

    “没有。”毛易摇头说道。

    “那你还有其他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楚东南见过很多患者,虽然在门诊的时候或者入院的时候医生都会把情况说清楚,但是在手术之前,很多病人还是会把相关的不相关的问题再问一遍就好像这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一样。

    “我没什么问题我就是有点紧张。”

    楚东南笑道:“我都不紧张你紧张什么。要是我紧张了你再紧张也来得及。”

    他见过哆嗦着双腿上台的患者,也见过手术前一直在拉肚子,不停跑厕所想要吃黄莲素的患者,还见过哭着上手术台不停叫妈妈我要回家的患者。

    手术对他们来说是遥远又陌生的事物。正常人幻想一下医生会用手术刀隔开自己的皮肤,把里面的器官翻来翻去或者割下来,再用针缝上都会一阵翻腾。这还不算万一手术中有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的情况。

    可是对楚东南来说,手术是比他日常吃饭更娴熟的东西。毕竟他一天最多只吃三顿饭,甚至忙起来只吃一顿饭。但是他平均每天都有七八场手术,这还不算简单的清创缝合。

    高川润走进来看患者,闻之安慰道:“小弟弟不用担心,大哥哥技术很好的,一会儿给你打上麻药,你躺着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就完事儿了。”

    要说这人和人差距有多大呢!看手术台上的患者就知道了。此时,无论贫富,地位,性别,高矮,年龄都要躺在手术台上,区别在于有的人一直抹眼泪,有的人可以安稳睡大觉,或者和医生侃大山。

    那边手术室清理好后,高川润带着毛易去做麻醉,

    楚东南去刷手。

    他拿着软刷仔仔细细的刷着自己的指甲缝,手指缝,一直到上臂。再用无菌巾擦干,碘伏消毒,风干。就像小学生要回答老师问题那样把两只手都竖起来,举在胸前。

    高川润用给患者盖上充气毯。

    其实一般这种十来分钟的小手术他们不会给患者做保暖的。因为盖上一层层的无菌布后患者要比医生穿的多多了。不过因为毛易年龄小,脂肪薄,高川润还是怕他会冷,尽量让小孩子舒服一点。

    被暖暖的充气毯包裹着,人放佛也安心了一些。毛易感觉不到自己的肚子,感觉不到自己的腿,他用手摸着被热气吹的鼓鼓的毯子想着家里要是也有一个就好了。

    胸前支起的帘子阻挡了他的视野。从侧面,可以看到医生正站在他的右边,耳朵里听到的是金属锵锵的碰撞声。

    套管针脐下穿刺,

    气腹针造气腹,制造术野。

    “血压110/70,”高川润说道。

    镜头下楚东南又在相距六厘米左右的地方下了两个套管针穿刺。

    迅速找到疝气袋,把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拽回去,然后用高分子材料网片把内口补助。

    器械护士把持针器拍到楚东南的手心。

    “楚医生,看你操作起来很熟练啊,一点看不出是个住院医。”

    这次配台的器械护士是个妈妈级的护士,家里孩子都十岁多了。

    “哦,刘姐,那您觉得我这是什么水平?”

    刘姐看着楚东南操作着持针器把网片缝合在内口处,几下就把网片平整的固定好说道:“一般我们看到主治以下的医生心里都得更警惕一点儿。一些手术步骤,对还是不对,用什么器械,我们可能比那些实习医,规培医甚至一些住院医还要熟悉。你这个,起码也是主治级别的了。怎么练的?”

    楚东南想了想感叹地说道:“大概这就是天赋吧!老天注定,我不吃医生这碗饭都不行。”

    “呵呵,小伙子还挺自信。”刘姐一手帮楚东南扶着镜头,一手递着器械。

    确认没有出血,清点了两遍纱布。

    楚东南把患者的伤口用生物凝胶关好。

    生物凝胶的发明大大缩短了医生关腹的时间。而且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术后愈合也更加美观。

    给毛易抱上平车送观察室,楚东南洗掉手套上几乎不存在的血迹,脱掉手术衣和手套,准备直接在手术室吃饭。

    在绿星的生活每天都是这样,坐诊,手术,摸尸,睡觉。没有了杂七杂八让人分心的各种社交应酬,没有了各种花样繁多的吃喝玩乐。身心的投入到了医疗事业当中。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对楚东南来说却是难得的平静和自在。

    密集的手术和无尽大体老师的研究支持让楚东南对人体和术式的理解更加清晰。

    楚东南追求一种极致,对人体了解的极致,技术完美到极致。当然极致对每个人来说定义是不同的,他是行业的最高标准,也可以是个人的最高标准。

    个人的标准更高还是行业的标准更高取决于你在行业中的地位。

    医疗是个特殊的行业,其他任何服务业服务差一点都可能会有顾客光顾,可是一次医疗事故就会毁掉几个家庭的幸福。

    所以医生必须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因为生命的重量时刻悬挂在他们的身上。

    诚然有些医生是本着把医术当饭碗的想法,在小诊所做做清创缝合,看看头疼脑热,做做平日保健混口饭吃。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确实不是每个患者,每种疾病都需要找最好的大夫。更多的群众得的都是不危及生命的小痛小病。

    这种明显能感觉到自己技术进步还是在刚开始进医院实习的时候。就好像新手的时候,一点经验就能提高一级,可是到了后期,提高一级的经验是海量的。甚至还有封顶。

    而现在,他又有了这种感觉,好像一下子突破了一个瓶颈。

    如果地球上也有这么多尸体给医学生学习研究,练习,相信地球的医疗手段早就提高到一个现在无法想象的地步了。

    现在的医疗,更依赖的是诊断器械,手术器械,治疗器械,治疗方法的革新和提高,更多的属于生物,科技领域而非医疗领域。医生更像是机械操纵师。

    而不远的将来,连操作人都不需要了。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做到集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

    方政委得到于河川的消息后,心里很高兴。他决定要尽快回到地球,这破地方要享受没享受,要乐子没乐子。没有周围人捧着哄着的方政委感受到了寂寞和空虚。

    他尝试过深入到医生当中去,可是他们都忙的脚不沾地,根本没人理自己。他总不至于跑到停尸房里去,虽然那里的医生都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的。

    回地球好啊,回地球他就可以回到自己熟悉的节奏中,而且还有什么红巨星风暴,听上去就很危险。

    方政委立刻召集自己的部下,决定两个月后就回国。至于和这边的外交工作,他本来是主席的人,可是,马上国家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他还不回去安排好后路,真等一年后会去,黄花菜都凉了。

    这边的工作做得就算再好又能怎么样。所得到的东西又不能归属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