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意外收获

    居庸关,这里地势险要,是从燕地入关的最重要门户之一,赵军有五千兵力驻守在这里,由轻车将军文世笛镇守。
    这天下午,正在关城内的文世笛,接到士兵报告,发现前方有大批人员马匹赶来。
    居庸关面向西北,后方是狭长的关沟,前方两边是山地,开阔地带是呈扇形状分布,越往北越是开阔,上次出关跟东胡交易,向前行走三十余里后,已是草原地带。
    文世笛迅速登上城墙,向前方眺望,只见前方有大量的马匹奔来,部分马匹有人骑着,男女皆有,离居庸关还有数里。
    旁边的都统道“将军,这些东胡人好像有很多是女人,不知为何跑来这里。”
    文世笛道“甚是可疑,我们只要守住关隘即可,若敢靠近便放箭。”
    城墙上的赵军士卒行动起来,弓箭手、弓弩手做好战斗准备。
    这支南下的队伍,为首的正是金伦和卫芳。
    两人强忍着失去家人的悲痛,带着数十人南下,在疾驰出一段距离后,陆续遇上了在南部放牧、赶来集合的人员,累计有两千余人,金伦告诉他们真相,出示长老信物,带着他们一齐赶往居庸关。
    在居庸关以北五六十里处,这里水草丰美,有大量的马匹牲畜,有上万匹马(包括未成年马和育种马),以及更多数量的牛羊。
    有三千余人正在这里放牧,包括妇女和未达从军年龄的少年。
    当金伦赶到后,将消息告诉大家,众人都为此伤心难过,愿意跟着一齐投奔赵国。
    牛羊奔跑速度较慢,只得将这些牲畜放弃,每人骑上马,再赶着剩余马匹奔向居庸关。
    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在人群中有近千名十二至十四岁少年,都有不错的骑术,即便是不需参与军事训练的女人,亦懂得最基本的骑术。
    六千人共万余匹马向居庸关奔奔跑着,在离关隘还有两箭之地停下,卫芳向居庸关望去,只见关墙上的赵军严阵以待,弓弩都对准着这边。
    只听赵军士兵喊道“东胡人速速离开,若敢靠近,便要放箭了!”
    这是用塞北语言说出,燕地有少数士卒懂得东胡语,被专门调派到居庸关,以便有情况时跟东胡人交谈。
    卫芳让坐骑略为向前,用中原话高喊道“我们是来投奔赵国的,东胡王已被匈奴所杀,匈奴人正追杀我们部落,我们希望投奔赵国,以后协助赵国抵御匈奴人。上个月,便是我们部落用马匹跟你们赵国交易。”
    城墙上的文世笛不为所动,东胡作战人员夹杂着妇女,焉知是不是对方的奸计,至于说到东胡王被冒顿所杀,焉知是不是在骗人。一旦城门被打开,那些身带武器的人冲进来,那可就危险了。
    这时,一名军候向文世笛说道“将军,卑职认识那个说话女人。上次出关跟东胡换马匹,卑职见过这个女人。”
    在上次在跟东胡交易中,当时杜真派了两千士卒一齐出关,这名军候便是其中之一。
    另外的都伯亦说道“没错,这正这个女子,她的样貌和说话的声音我都记得。”
    文世笛说道“也不能开城,守住居庸关是我们的职责。”
    忽然,一名什长指着远方,说道“快看,有人来了!”
    文世笛随即向远处眺望,在远处空旷地带,出现了大量的黑影,正向这边奔来,黑影越来越近,隐约可发现是带有弓箭的作战部队。
    在关隘前方地面上的东胡人,不久后亦发现了赶来的追兵,惊恐的情绪随之蔓延。
    卫芳十分焦急,再向城墙喊道“匈奴人追来了,求求放我们入关,否则全部都要死在匈奴人手中。”
    文世笛大喊回应道“我看是你们的奸计才对,休想骗我打开城门。”
    金伦虽然听不到中原话,亦看出了对方不肯开城门,对妹妹道“若上天不给我们活路,也只能认命了!跟匈奴拼了!”
    卫芳道“我再去求求他们,定会说服他们的。”
    某将领说道“我带千人断后挡住匈奴人!”
    金伦点头同意。
    那人带着千骑向前约五里,做好作战准备。
    这里的地形,越是靠近居庸关,地形便越是狭窄,两边是高山,匈奴人无法从其它方向包抄,无法展开兵力,只能正面强攻。
    这时候,卫芳下得马来,高喊道“我想过来跟你们将军谈谈,勿须开城门,只需放下绳子把我拉上去。”
    说罢,卫芳向前走着。
    文世笛见区区弱女子,没有下令放箭。
    当卫芳走到城墙下时,文世笛命人放下绳索,让卫芳绑好自己,再将其拉上来。
    刚上来城墙,卫芳只见匈奴人已经向一千断后部队发动进攻,双方弓箭互射,各有死伤。
    赵军将卒们同样望见了,要真是奸计,总不可能自己杀自己人吧?
    那名上次见过卫芳的军候道“这位便是我赵军的度辽将军。”
    卫芳以恳求的口吻,对文世笛说道“将军,我们是真心投靠赵国,匈奴人已夺取王庭,杀了东胡王,又派兵来攻我部落,部落长老已战死。我们部落对赵国友好,上次东胡王不肯跟赵国交易,是我说服长老卖马匹给赵国。恳求让我们进城,希望赵国能收留我们。”
    这时候,几里外的匈奴兵已经跟东胡兵近身交锋,战斗激烈,这东胡兵乃是该部落的精锐,全力跟匈奴血战着,只求能其他人能够入关,以后为部落报仇。
    刚才那军候说道“将军,上次跟东胡交易,她对我们的人很是友好,应该没错了!”
    文世笛再望着几里外那血战中的东胡兵,又再看着关隘前那焦急的妇女,他信了大半,但镇守居庸关责任重大,万一有个闪失,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不放入关,那是最保险的,眼前这些东胡人是死是活,跟他半点关系也没有。
    见文世笛还未答应,卫芳道“将军,赵国缺战马,你都看见了,我们带来了过万匹马,是带着这些马匹来投奔赵国的。将军让我们入关,给我们一条生路,获得如此多战马,对将军来说是大功一件。求求将军放我们入关,我们有活路,将军也立功了。”
    说罢,卫芳跪在文世笛面前,一副恳求神情,模样楚楚可怜,她是那么美貌动人,在场士卒们都心生同情。
    军候对文世笛说道“将军,放他们入关吧!”
    文世笛终于作出了决定,对一名懂东胡语的士兵道“跟他们说,女人和马匹先入城,其他人若敢靠近,弓箭伺候。”
    士兵用东胡语向城外的人大声说话。
    几里外的战斗十分激烈,那上千断后的东胡兵正不断倒下,情势十分危急。
    听到城墙上的喊话,东胡人如获救命稻草,金伦命令女人赶着马匹入城。
    居庸关那厚重的城门徐徐打开,东胡女人驱赶着马匹向前,赵兵们严阵以待,以防意外。
    看着那一匹匹马从城门进入,文世笛和部分武将心中高兴,这些马匹皆是属于赵军,拥有更多的良马,赵军会更强大。
    匈奴的追击部队人数有五千,由万骑长带领,他远远望见居庸关城门打开,逃跑的东胡人入关,下令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势。
    两千余妇女、近万匹马,要全部从城门进入,需耗费一定时间。金伦见情势危急,抽出兵器,如果断后部队挡不住,他便要投入作战。
    卫芳关注着前方情况,心中焦急,希望兄长能来得及入关。
    断后的东胡兵不断倒下,妇女和马匹陆续从城门进入,对于卫芳来说,时间仿佛十分漫长。
    文世笛观察着五里外的战斗,以了解匈奴兵的战法和战力。
    不知过了多久,全部无人乘坐的马匹,以及两千余妇女,终于全部入关。
    此时,在匈奴兵猛烈打击下,断后的东胡兵仅剩下三百人,仍然是死战不退。
    如果是普通军队,兵力损失达到三四成,很容易造成士气崩溃。但那些具有坚强意志或信念的军队除外,他们能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这在古代战争中不算罕见。
    妇女和马匹入关后,金伦和千余士兵、近千少年男子正准备入关,这时城门却被关上了。
    卫芳焦急地对文世笛道“将军,为何不让其他人入关?”
    文世笛道“入关可以,但必须服从条件。”
    这时,城墙外一名士卒大喊道“东胡人男人都听着,脱掉衣服,扔下兵器,否则不能入关。”
    这是文世笛的特别命令,如果对方携带兵器进来,难保不会发生意外,让对方连衣服都脱掉,确保未藏有兵器,这样才保险。
    金伦无奈,只得命令全部人这样做,在他们脱去衣服后,城门再次被打开,骑着马的两千余人迅速入城。
    到了此时,五里外的战斗到了最后时刻,一千人的东胡兵全部战死。
    匈奴兵没有占多大便宜,付出了近千人的代价,这是他们跟东胡交战以来,遇到的最为激烈的抵抗。
    金伦穿好赵兵给的衣服后,登上了城墙,看着一千人都全部战死,这些都是以往跟他一同训练的弟兄,心里非常不好受,咬牙切齿着,对冒顿和匈奴是发自心底的仇恨。
    匈奴万骑长带着人,赶到居庸关前面,大声道“速速把东胡人交出来,窝藏东胡人就是跟匈奴为敌。”
    城墙外赵军弓弩手再次准备好,士卒的回话中严明,匈奴人敢靠近就放箭。
    卫芳向那万骑长说道“你们这些可恶的匈奴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金伦大声说道“你们听着,东胡人迟早会找你们报仇!”
    万骑长彻底怒了,屡屡发出威胁,要赵军交人。
    文世笛不为所动,双方对峙了好一阵子,匈奴万骑长只得下令退兵。
    ——————
    赵国,襄国。
    这天中午,城内某大型客栈,有两名食客就天下政局交谈起来。
    食客甲道“朝廷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贵族应有利益,自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跟暴秦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如出一辙。暴秦即使武力再强,一统天下不久被推翻。”
    食客乙道“当今赵国想学暴秦,长久不了!”
    食客甲接口道“照我看,汉国的政策最好,由萧何辅佐汉王,实行‘无为而治’。”
    两人的说话,在场许多食客听到了,部分不认同两人说法的人跟他们争吵起来。
    在争吵激烈时,恰好有三名官差路过,便进来了解情况。
    某官差对三人喝道“好大胆子,竟敢说朝廷的坏话!”
    食客甲丝毫不惧,说道“赵国律法,有哪条规定不允许议论朝政?”
    食客乙说道“讨论天下大事,是每个人皆可做的事,官府连这个都要管吗!”
    对于没有犯法的事情,官差的确管不了,某官差道“哼!若被发现有半点违反律法之处,你们就死定了!”
    三名官差离开后不久,一名吏员装扮的人走入客栈,拿起一叠报纸朗声道“大赵时报!大赵时报!送报纸不收钱!”
    这是赵歇的安排,派出报社吏员,在城内主动派发报纸,店铺、客栈、妓院等场所皆不能漏过。
    吏员先给了掌柜一份报纸,然后再每张食桌都放上一份。
    在此之前,许多人已知晓朝廷即将要发行报纸,但报纸是怎么样的,从未有人见过。
    在这时代,农户们识字率很低,至于在都城的人,有大量的商人、读书人,识字率高很多。
    客栈大厅的人,看着报纸这新鲜事物,顿感新奇。
    某些识字的人,当场将报纸内容读出来,让不识字的人亦能知晓。
    “在以赵王为核心的朝廷领导下,赵国大地的百姓们,高高兴兴地春耕……”
    “……赵军士卒们斗志昂扬、士气如虹,他们忠诚于大王,团结在以大王领导的朝廷周围,誓死保卫赵国,挫败刘邦这恶贼吞并赵国的阴谋。”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报纸内容上,那两名非议朝政的食客,暗呼赵王厉害,用报纸这东西替自己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