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十四次见面

    大一的第一个学期至此就结束了,这个学期从一开始的局促不安到可以和大家自在相处,从胆怯懦弱到勇敢改变,我感悟到了很多:从前的我总是沉默,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不管是喜爱还是厌恶,我都会选择作为一个沉默的旁观者,进入大学以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当我体验到了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带来的美好与充实时,我开始慢慢地改变,变得勇敢,变得自由。

    寒假的时候,袁阳给我们布置了作业:看他指定的几场辩论赛的视频并做笔记。我兴致勃勃地做了作业,期待着下个学期可以有更多的进步。

    过完春节回到学校,我十分期待着这学期辩论队的第一次例会。果然过了两个星期,学姐就在群里发消息通知我们第一次例会的时间和地点。

    到了那天,我穿上过年时候买的新衣服,坐在教室里,满心期待着几个月没见的他会是什么样子。没过一会,我看到袁阳走进来了,他穿着黄色的呢子大衣,看上去瘦了很多,感觉有点憔悴。学姐在一旁开玩笑说:“你们的学长最近有点虚。”

    袁阳开始讲话,大致意思是这学期他比较忙,上半个学期他要准备一个考试,所以大部分事情会让学姐来负责,下半个学期他会回来继续接手。

    我环顾四周,发现来的同学比上学期少了很多,内心有点暗暗开心,仿佛和那些中途退出的同学比起来,我这么坚持不懈不离不弃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例会上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共同进步之外,学姐说她有一个认识的同学在C校,那个同学也是辩论队的,他们联系了一下,可以帮我们两校的同学组织一次交流赛,说愿意参加的同学可以私戳她跟她报名。

    回到寝室,我立刻点开学姐的消息框,

    “学姐,我想报名这次交流赛。”

    “好呀,正赛组吗?”

    “我怕我表现太差,给你们丢脸”

    “没关系的呀,谁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就是要多打比赛才能进步”

    “好!那我就报名正赛组!”

    第十五次见面

    这次交流赛是学姐陪我们准备的,我怕自己表现太差,想稳一点,就还是选了一辩。准备的过程是很枯燥的,找论文,看论文,提炼有用的信息,和队友交流,就像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淘金。准备了几天之后,我们有一次模辩,是报名模辩组的同学和我们一起。

    那天,我们快要开始时,我看见袁阳走了进来,我有些吃惊在这里看到他,但还是有些开心能见到他。他站在讲台上主持这次模辩,因为我是一辩,所以我坐在第一排,离他最近的地方。不知道是觉得冷还是紧张,我一直在发抖,想要控制自己却完没有办法。我抬头看了看开着的门,也许是门开着的缘故吧,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抬起头看向袁阳的眼睛,过了一会他注意到了,也看着我,我小声对他说:“关一下门”,他第一次没听清,我又重复了一遍,他听清楚了,笑了笑,就去关门了。关上门之后,我感觉好多了。

    这次模辩结束后,一位被学长学姐请来的大四学姐给我们点评,这位学姐让我有些反感,她一上来就说听着感觉我们根本没好好准备,然后又是一顿教训,又说你们看看模辩组写了那么多张纸的资料,你们呢,还说她觉得资料不应该打印,要用笔写下来才可以。

    我当时心中有些愤愤不平,一整个周末我都忙着找资料,出论点,她一句话就否定了我们的成果,她有什么资格这么说我们,也许我的队友没有好好准备,但我决不是这样的,我的心中十分委屈,可是再想想,这只能说明我这两天的准备是做了无用功,虽然看的资料多,可是真正转化为我自己的东西的却很少。这一点我到后来才慢慢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优秀的辩手只要灌输给他基本的论点,他在场上就能够随机应变,把己方论点充分地阐述,把对方论点精准地反驳。而我为什么始终是一个埋头准备却默默无闻的辩手,为什么我与别人比起来总是缺少灵性,我想是因为我自己的想法太过单调缺乏,尽管我可以看很多论文资料,可以得到灵感,可是我鲜少能够真正把这些灵感化为我自己的东西,只能僵硬地生搬硬套,再者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了。无法准确的判断辩论程的局势,自身积累的内涵又不够,这大概就是我与那些优秀辩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