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QQ号

    苏依依与八班相处逐渐融洽,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比较浓厚了,老师在讲台上不是一个人独奏,学生能够很好地配合。
    课下还有学生和苏老师讨论文学作品,谈论鲁迅等。
    苏依依在八班找到了当老师的价值感和乐趣,每看到学生渴望的小眼神就更加激励自己努力讲好课。
    可是,七班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老师是同样的老师,换了一个班,简直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七班的学生似乎就没几个喜欢苏依依的,对她的态度很冷淡。作为刚毕业的老师,苏依依还没有练出来可大可小的气量,情绪有较大波动,有时候会被气到。
    举个例子吧。
    有一回刚上课,苏依依首先表扬了前一天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这时候有一个女生对苏依依翻了一个大大的很明显的白眼,其实就是拿眼睛直愣愣地瞪人。原因应该是没有表扬她?或是不服气那些被表扬的同学?有点莫名其妙。
    苏依依看了她一眼,她还是瞪眼睛。苏依依心里有点窝火了,再看了一眼,她还在瞪自己。心里的火一下子压不下去了。要爆发了。
    苏依依问这位女生怎么了?为什么瞪老师,翻老师白眼?
    这个女生面无表情地说“我没瞪你啊,我就长这样,看谁都一样!”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苏依依忍住了,她知道这个学生肯定对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哪里不满意,自己也不知道。连反思的余地都没有。
    中学生是有这样的特点的,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就看不惯某个人,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老师。学生之间的情绪传染性特别强烈,若是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不喜欢某个人,她(他)就会滋生同样的情感,简直没有理性可言。
    不计较利害的年纪叫青春。是这样的,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只在乎自己的和朋友的感受。这个年龄就是这么地感性和随意,但付出的代价也往往最大。等长大后,做事情就会思考利害,那时候青春就逐渐远去了。
    青春的美就在于遗憾吧。没有谁的青春是没有遗憾的。
    现在苏依依觉得七班整个班级蔓延着一种对她充满不接受的气氛,她一进入这个班级就能感觉到,这叫做气场。气场对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学习成绩。
    苏依依作为老师肯定不能和学生置气的,于是她动起了脑筋,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呢?
    她忽然灵机一动,想起来一招。
    七班学生曾经说过他们最喜欢一个曾经的男老师,但是那个男老师考上公务员离开学校了。他上课很有意思,很好玩,学生对他非常崇拜。也正是因为对这个老师过于喜爱,以至于后来的语文老师都不大能接受,在他们心里,那个男老师是最棒的,谁都不能取代。
    苏依依就像能不能从这个曾经的同事那里找到解决方案?
    于是苏依依找到办公室的老师,询问那个男老师的qq号,和他沟通学习一下。
    qq号很顺利就要到了,苏依依备注的是“现任七班语文老师”,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了。
    苏依依表明来意,希望男老师能给自己支招,希望学生能尽快接受自己。
    这个男老师说“其实我很想这些学生的,他们很纯真,很真诚。与他们沟通并不难,就是拿你的才华唬住他们,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多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要只说成绩,他们最反感这个。七班男生很多,而且大多数喜欢打篮球,你可以和他们聊聊篮球。”
    “真是太感谢你了,听君一些话,胜读十年书啊,我就像找到了尚方宝剑,可有方法对付这帮熊孩子了。”迷茫的苏依依似乎找到了方向,笑了起来,这一段时间的阴霾都吹散了。
    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向对的人求助是很重要的一个技能,在心理学上这叫元认知能力。如果拥有这项能力,就会进步很快。
    听了男老师的建议,苏依依觉得要改变一下在七班上课的风格,尽量展现自己的才学,除了学习,多讲一些课外知识,同时自己要了解运动,尤其是篮球,才能和学生有共同话题,才能真正走进他们。
    打开电脑,苏依依在百度输入“篮球”,出来一大串链接,她一个接一个翻看,越看越感兴趣,她认识到篮球是不仅是一项体育,更是一种拼搏精神。
    而且说到篮球,总离不开科比。以前苏依依也听说过科比这个名字,但是由于自己不会打篮球,也不太关注体育,了解并不多。
    现在恶补篮球常识,苏依依真觉得老师应该做一个博学通达的人,尤其关注当代年轻一代的爱好。
    让苏依依震惊的是偶像的力量,有一个两百多斤的大胖子因为观看了科比的励志演讲而立志减肥,成功减至七十公斤。减肥是很艰难的一件事,可见信仰的力量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