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荆山

    玲珑忙倒一杯茶递给叶景瑜,顺便理了理他的被子“回小公子,奴婢们也不知您怎么了,只是看白先生将您从祠堂抱出来时您已经晕过去了。”
    叶景瑜喝了手中的茶递给一遍等候的玲玉掀开被子正准备下床时被玲珑拦住了,玲珑、玲玉担心他还没好,正当几人争执时有人进来了。
    看到来人带头的中年人熟悉的面孔,叶景瑜小小的回忆了一下想起这事他拜的师父,忙要起身行礼,白长岭急忙上前拦住“不必多礼,躺着就好,大夫说你现在需要休息。”
    叶景瑜重新盖好被子半坐在床上,看着周围一群人围着他莫名觉得头疼,微不可见的皱了一下眉,
    白长岭人精似的怎么可能不知道叶景瑜不喜欢人多,他让其他人都下去这其中包括玲珑、玲玉,两人看向叶景瑜,大有他只要不同意两人就不会出去的感觉。
    叶景瑜知道两人只听自己的朝两人点点头表示自己没事,两人才静静的退了出去。
    见所有人都出去了白长岭犹豫了一下才开口“不知叶公子在祖坛是念的是什么?”
    叶景瑜会议了一下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念出来的,摇了摇头。
    白长岭看叶景瑜真的不知道也就没有再问,而是沉默了一会儿“叶公子,你可知你是改变一切的存在?”
    叶景瑜点点头“师父不用如此生疏的叫徒儿,叫我景瑜就好。”
    白长岭尴尬的捋了捋胡子“呵呵呵······好的!”
    叶景瑜知道自己的使命,当他将手放在那块石头上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不一样了,有时候他想想都觉得自己挺可笑的,就这么一块石头就决定了他命运。
    当他将手放上去的时候他看到了许多画面,很多未来的画面,说来可笑所谓的大儒大概也就是可以知道未来吧。
    白长岭见叶景瑜静静坐在床上出神,也不好打扰就自己出去了,虽说这叶景瑜现在是他的徒弟,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而且作为一个大儒他的身份本就远远高于他,只是初代大儒曾言这大儒必须出自荆山白氏,所以才会有拜师一说。
    叶景瑜知道白长岭出去了,但是他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就不管他了。
    叶景瑜现在想想差不多知道为什么大儒都要出自白氏了,一定与那块祠堂中的那块叫祖坛的奇怪石头有关,虽说他现在依稀知道未来的事,但是并不清晰而且他发现自己并不能看到过去发生的事。
    叶景瑜想那所谓的初代大儒大概也是有这个能力并且顺势而为才赚了一个大儒的名头吧。
    突然叶景瑜意识好像少了什么,到底少了什么呢,让他觉得很不安,越想越头疼,他不到算想了,既来之者安之。
    叶景瑜的荆山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他是荆山唯一一个正室弟子,以往的白氏族长都是不收弟子的,因为白氏族长大弟子的名头只能给大儒。
    十多天后唐旭终于到昀州梅林小院,可是当到时,梅林小院就只剩下一些下人了,问了也只知道小公子带着;玲珑、玲玉两位姑娘求学去了。
    唐旭本就是偷偷来的,又不敢明目张胆的找人,只好联系城中的永盛绸缎铺帮着找。
    唐旭不能往王府送信所以就只能等着,没多久绸缎铺就有消息传来,原来世子一直让他们关注着叶景瑜,怕他出什么事,当时只是一时意起便安排下去了,没想到现在居然用上了。
    通过绸缎铺的消息唐旭得知叶景瑜去了荆山,而且还是用荆山最隆重的仪仗队。
    一看到这儿唐旭就知道大事不好,他们世子捡到一个不得了的人,原本该是高兴的事,但是一现在的情形来看对于王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说叶小公子是他们家世子捡到的,但是谁知道是这么一尊大佛,在有心人眼里世子就是藏私了。
    看着纸上的字他越看越头疼,这可怎么办才好。
    他的想办法不让人查出他们家世子与这大儒先前认识。
    唐旭刚到没几天在消除他们世子与大儒认识的证据时,宫中有人到达昀州了,这人便是三皇子,三皇子的仪仗队一路高调的从京都到昀州,再从昀州到荆山。
    三皇子唐宜到时叶景瑜正以清修为由躲在荆山后山的五知洞。
    主要是自从众人知道他是大儒后一个劲地往他面前凑,烦都烦死了,最重要的是白轩的妹妹白薇,就是那个祭祀是给他递茶的姑娘,简直太聒噪了,一天问不完的问题,还喜欢往他的院里跑,他实在受不了了之好跑后山躲着了。
    三皇子到后并没有休息,第一时间句去往五知洞求见他,叶景瑜知道三皇子到了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不过以这大儒的身份他也就不惊讶了。
    他坐在洞中的太师椅上,不一会儿玲玉便带着一个一身紫衣气度过人的男子进来。
    叶景瑜看向男子三十岁左右,有几分像唐慕,大概是堂兄弟的原因,剑眉星目的,看上去过于威严。
    叶景瑜从太师椅上站起来正要行礼,三皇子声音浑厚的拦住了他“大儒不可!”
    叶景瑜疑惑的看向唐宜,突然有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接着唐宜说道“大儒可能不知整个大欽您就只用给皇上行礼,不必给我等行礼。”
    叶景瑜还沉浸在自己刚刚脑海出现的画面中,只是对唐宜点点头之后回来自己的位置。
    叶景瑜心想这位可真是可以帮他不少大忙啊!可以多接触接触。
    皇家派出久居庙宇的三皇子前往荆山的消息一时间惊醒了不少人,皇室如此重视代表大儒一定还在荆山还未到皇宫,所以有心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但是对大多数百姓来说大儒的出现就是最大的吉兆,人们沉浸在未来美好的幻想中,甚至有人开始盘算着将自己的孩子送往荆山,只要和大儒成为了同门师兄弟出来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至此之后的数十年甚至更久,荆山的学子求学人数一直络绎不绝,但是能成功进入荆山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