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和乐融融

    如意可不知道沈氏的想法,进了厨房之后,忙活一阵,将猪食、鸡食拌好,伺弄好一群家畜。

    随后,眼见得时候不早了,如意便舀了米开始煮饭。

    照旧如往日一般,只有粗米和两样菜蔬。至于油、盐什么的,都是杨氏提前量好,放进厨房的。

    如意没什么心情伺候这些人,依照原主儿的手艺做菜敷衍着,根本不肯多用心。

    夏天天气热,如意一面烧火一面炒菜,忙得满头大汗。

    不一时,杨氏从外面回来,沈氏立刻迎了上去,叽叽咕咕告状,说如意的不是。

    杨氏锄了一下午的草,又是累又是饿,被她吵得头昏,不由得皱着眉,呵斥了几句。

    沈氏素来怕她,见她动怒,只得悻悻住了嘴。

    这里杨氏哼了两声,便回了自己房里,开箱取了三个鸡蛋出来,送到厨房。

    眼见得如意动作还算麻利,并没有因为手受伤就偷懒,杨氏心底是满意的,点了点下巴道:“你二哥托人捎了信,今天要回来。家里还有嫩黄瓜,你拿两个鸡蛋炒一盘黄瓜鸡蛋,另一个做成蒸鸡蛋。”

    杏花村是没有学堂的。

    如意的二哥李海,在镇上念书,寄住在学堂里,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趟。

    杨氏素来最疼爱这个儿子,每逢李海回来,必定想方设法弄些好东西,给他补身子。

    如意答应一声,立刻去寻黄瓜。

    等她将黄瓜清洗好,又将鸡蛋打好,转身添柴火时,却见杨氏抱着手臂站在一旁,直勾勾盯着她看。

    如意有些纳闷:“娘站在这里,是想给我帮忙吗?”

    杨氏白了她一眼,冷笑道:“你这个懒骨头,让你做点菜罢了,竟还要老娘帮忙,做你的白日梦吧。”顿了顿,又道:“我就站在这里,看着你弄,有老娘在,你别想吃独食舔鸡蛋皮。那鸡蛋皮,你拿水涮一涮,都放进蒸鸡蛋里。”

    如意听了这番话,不由得满头黑线。

    不过是几个鸡蛋罢了,竟要在这里监工,还特意呵斥自己,不让自己舔那生鸡蛋的蛋皮,至于吗?

    但细论起来,原主儿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什么荤腥之物。这鸡蛋皮,原主儿还真舔过,被杨氏发现后,自然是一顿好打。

    默默叹了一口气,如意没与杨氏争辩,只继续干活儿。

    等菜炒好、鸡蛋蒸好,杨氏立刻端走了。

    不多时,李启财带着三个儿子回来了。

    杨氏喜滋滋跟李海说了几句话,这才到厨房来,将各人的饭都盛好端走了。

    这时候,锅里面只剩下小半碗饭了,这是如意的晚餐。

    如意默默盛好自己的饭,便去了堂屋,夹了两筷子菜。

    自然,她并没有夹鸡蛋,也没有上饭桌,而是走到角落里,坐在矮椅子上,低着头吃起了饭。

    刚扒了一口饭,就听得杨氏笑嘻嘻的道:“海儿,这鸡蛋是特意为你做的,你多吃一些。这些天你一直在镇上,瞧着又瘦了些,真是可怜见的。”

    李海淡淡的道:“我瘦了好些呢,在镇上舍不得花钱吃好的,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娘却只拿这样寡淡的饭菜打发人,我哪里吃得下?”

    杨氏脸上僵了片刻,其后仍旧笑道:“我的儿,难为你了,今天先将就一下,明儿个娘起早些,给你杀只鸡好生补一补。”

    李海这才露出笑脸:“多谢娘,娘放心,我一定在学堂好生念书,来日得了功名,让你穿金戴银,体体面面当老太太。”

    杨氏眉开眼笑,欢喜得不得了。

    沈氏却有些眼热,看了看李海碗里堆成尖儿的鸡蛋,翻了翻眼睛道:“二弟,你在镇上也念了三四年书了,钱花得海了去了,怎么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得呢?”

    李海闻言脸冷了下来:“大嫂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花的又不是你的钱,娘都没说什么呢,你怎么就跳出来了呢?”

    杨氏狠狠瞪了沈氏一眼,喷了沈氏一脸:“海儿说的对,他又没花你的银子,轮得到你来说嘴?哼,话说回来,你日日在家闲着,若论吃白饭,你倒是算一个。”

    沈氏赔笑道:“娘误会了,我也不过是关心二弟,这才白问一声,并没有别的意思。”

    她飞了如意一眼,接口道:“论起吃白饭,小妹才真真是的呢。”

    如意本正在嚼饭,闻言暗自冷笑。

    为了解自己的困局,竟将枪口转向无辜的人,这沈氏,真是个大奇葩。

    什么叫颠倒黑白,这就叫。

    什么叫坐着也躺枪,这就叫。

    她也不辩解,直接起身往外走,懒得搭理这伙人。

    这次杨氏倒是没怎么骂如意,只继续瞪了沈氏两眼,冷笑道:“平时无论你怎样,我都罢了,但海儿是我的心头肉,你别再编排他,不然,老娘必定是不依的。”

    沈氏低着头,悻悻答应下来。

    李海的目光在饭桌上转了一圈,扬了下巴倨傲的道:“娘不必说这些话来护着我,之前是我年纪小,又没有什么经验。今年的考试,我必定是能中秀才的,到时候,也让人瞧一瞧,我到底是不是真有本事。”

    杨氏喜得了不得,连连夸赞起来。

    李启财也是一脸笑容,看向李海的目光既慈爱,又充满了希冀。

    庄户人家,供养个读书人不容易。家里一直勒紧裤腰带供李海,自然是指望着李海能中个功名,来日好一家子跟着沾光。

    眼见得气氛好,李大郎、李三郎赶着说了几句追捧李海的好听话,更是逗得杨氏、李启财开怀。

    便是一向高傲的李海,也渐渐缓和了神色,扬起了唇角,一家子,倒是有几分和乐融融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