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篇第十七章 冷眼观万物

    帝辛率大军回返朝歌城的路上,安营扎寨后的主帐内。
    此间发生的情形,李平安看的一清二楚。
    他们在商量,该如何处置东夷部落搞来的这些俘虏。
    帝辛听着这群大臣的禀告,多少有些头疼。
    商容道“大王,此间诸俘虏若想带回朝歌城,单单是粮草之用,就是一笔难以计算的数字,当真不如就地处置。”
    几位随军大臣各自劝诫
    “大王,若是不想血流成河,彰显您怀柔之心,也可将诸俘虏沿途赏赐给各家诸侯,赏弱诸侯、扶持其壮大,可徐徐图之、制约方伯。”
    “各家诸侯本就已是我朝歌心腹之患,再将奴隶赏赐给他们?”
    “大王!臣以为,此次我们携大胜之势,必震慑各路诸侯,不如就在各地征缴诸侯粮草!若他们敢不缴粮,就是忤逆大王,可就地伐之,以儆效尤!”
    “是啊大王!那东伯侯着实可恨,此前数年拒不出兵,而今您亲征东夷,他们便来回返,还故意在战阵之中留下缺口,让东夷主力有逃脱之机!”
    帝辛沉吟几声“东伯侯乃八百诸侯之首,却是当前寡人之患,寡人若对他下重手,只恐激起东部二百路诸侯之乱。”
    “大王,东夷部落为何不去攻打东伯侯之地?此事着实蹊跷。”
    “启禀大王,诸部落有大批战将被我等擒拿,臣这就去严加审讯,若能寻到东伯侯故意引东夷部落联军犯我大商之证据,自可严惩!”
    帝辛摆摆手“那就快快审讯!”
    “大王,这些战俘是杀、是放、是带回朝歌城,还请您早做定夺。”
    “就按刚才爱卿之言,命各路诸侯进献粮草。”
    帝辛淡然道
    “寡人之先祖,无不以战俘之数彰显战功之著。
    “此次乃寡人初次征伐,自当让我商人看看,大商基业在寡人手中,定可越发坚实,让寡人的子民不必忧虑。”
    几位大臣听闻此言,皆不敢再劝,低头行礼后各自退去。
    帝辛一扫衣袖,坐在椅子中,不断思索着后续诸事。
    他眼前蹦出了一个名字。
    姬旦。
    但帝辛去想,姬旦这个名字又变得十分虚淡,他记得,他的父亲曾经把姬旦招来朝歌城中,与他也曾十分熟悉。
    就是一切都像是蒙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近年来,帝辛只要遇到一些难题时,都会下意识想起这个名字,似乎只要找到这家伙,一切都能简单解决。
    ‘可他是西伯侯府的四子,是姬昌的儿子,如何能为我大商所用?’
    ‘更何况,他据说是去了天界神明之处,此事虽不知真假,但姬旦现在已经不知所踪,寡人想把他重新召回朝歌城都不行。’
    ‘寡人那個岳丈……呵。’
    帝辛冷笑了声,坐在那闭目养神。
    李平安注视着此处,目中带着几分思索,他此前在天道中看到的异象,好像就是源于此处……
    正当李平安有些疑惑,想直接通过天道推算,这样省时省力就是会少点感悟。
    大帐外,有两名大臣去而复返,进了大帐后就跪地行礼。
    “大王!”
    “嗯?爱卿不去歇息,可是有什么要事?”
    “禀大王,此次您东征大获全胜,东夷各部落溃不成军,天下震动、诸侯臣服,当将此次战功禀明上苍,请诸先祖阅目啊!”
    “哦?”
    帝辛轻轻挑眉,嘴角露出了几分微笑
    “爱卿这是何意?”
    “大王,您此前诛祭司、杀牲官,其实各地都有些微词,您此次大胜,不若恢复古制、敬告天地,也让天界神明知晓大王您的神勇。”
    帝辛身形微微后仰。
    他刚要点头,心底就冒出了一些念头。
    献祭人牲之事过于残忍。
    但这般念头很快就淡去了,帝辛想到了自己坐在车架中,率领诸将士冲锋陷阵、杀的东夷联军溃不成军的情形,当真想大笑几声。
    “那就恢复吧!而今又不缺祭祀之用。”
    “大王英明!”
    两名大臣领命告退,开始安排人去朝歌城提前做准备,等大王回朝歌城中就弄个祭祀大典。
    李平安注视着这一幕,闭目轻叹。
    他的一缕虚影悄然消散,再次睁眼时,已是在金光漫漫的圣母宫后殿之中。
    女娲圣母睁眼瞧着李平安,温声道“你见到了?”
    “人牲之事。”
    李平安叹道
    “东皇太一离去时,曾快刀斩乱麻,但不曾想,现在帝辛又恢复了这般传统。
    “累了,毁灭吧,直接把南洲端了算了。”
    女娲不由得蹙眉。
    “我开玩笑的,”李平安苦笑,“商国动乱就在眼前,我自不会胡乱出手,还想趁着这般机会多感悟些大道。”
    女娲问“平安你觉得,大商会败亡在何事之上?”
    “诸侯之乱,这是明摆着的了。”
    李平安道
    “归根结底吧,还是各地人口持续增长,诸侯实力越来越强,商人已经从原本的绝对强势成了相对强势。
    “商王室也越发臃肿,很多王室都有自己的私土,却都不愿进献朝歌。
    “赋税之法漏洞太多,诸侯进献之物跟诸多年前相差无几,商人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奢侈,商人之中酗酒者颇多,而这些酒从何而来?单单是去换酿酒用的粮食,商人每年就会有大批的财富流入各地诸侯。
    “这就是社会体制必须进行革新了,商国这一套已经不适用了。”
    女娲叹道“虽是凡俗,但战火一起,同样是生灵涂炭。”
    “战争只是文明进程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各阶层矛盾喷发的方式。”
    李平安叹道
    “没办法,只求打完这场仗,后续能有个千八百年的平和。”
    女娲问“天道不能对每个生灵设下禁制,让他们避免争端吗?”
    “那样天道会死。”
    “嗯?”
    李平安正色道“圣母所言之事,平安其实早就推演过了,就是给每个人灌输平和、不争的思想,然后推导出的世界……就是当初被西方教把持、炼制道兵的那些小世界,本质没有任何不同。”
    女娲缓缓颔首。
    李平安笑道“生灵之自由,其实就在于此,自由的本质就是减少对生灵的限制,如何去平衡限制与自由本身,就是天道需不断探寻的平衡。”
    “你倒是越来越有道主的样子了。”
    “这个……”
    李平安耸了耸肩“必须去完成开辟星海天地的目标,总不能言而无信。”
    女娲道“超脱者应当已经安排好了,你不必让自己如此劳累。”
    “他安排是他安排,我努力是我努力。”
    李平安平和地说着
    “这样我心底能稍微接受些。
    “最近我也发现,随着我不断感悟大道,离着大道越近,也就离着生灵越远,渐渐心底已有些古井无波。
    “我看生灵生死,皆如朝花夕拾。
    “而唯独一点,是我无法不去在意的,那就是……我如今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来于那位父亲的赠与。
    “我可以冷眼看天地,唯独不能冷眼看自我,不然我会变得麻木、堕落,明明有机会去弥补他老人家让无数生灵产生的遗憾,最后却只是得过且过。
    “我不想那样。
    “所以,他的安排对我而言只是最后的选项,在此基础上,我还要做很多事。”
    女娲温柔地笑着“其实你也是受害者,终究是他未经你许可,做了如此多的事。”
    “我是受益者,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奖励了,如何能说是受害呢?”
    李平安的虚影渐渐消散
    “娘娘有事随时召唤,我如今大部分元神沉浸于道则之海,在外留下了策应。”
    “善。”
    女娲轻轻抬手,一片柳叶追随李平安的虚影而去。
    那柳叶化作了一曲瑶琴,倒是让李平安得了片刻宽慰。
    他还是回了姬旦处,继续读书、推演六十四卦、聆听众生心声,对于朝歌城之事,并未横加干预。
    正如他所言;
    冷眼相待就可。
    现在最重要的,是解放凡俗之思想,而这件事,刚好姬旦可做。
    ……
    岁月就如地牢外的落叶,晃晃悠悠落在地上,而后被西伯侯府的仆从们一遍遍清扫。
    朝歌城与各地的消息,不断通过大地上奔驰的异兽、空中展翅翱翔的飞禽,传到李平安面前的矮桌上。
    姬发隔三差五就跑来地牢,没事就劝姬旦去外面活动。
    李平安自是不断回绝。
    他在下面呆着真挺好的。
    帝辛东征大获全胜的事,让诸侯对大商的敬畏之心再次重燃了一些。
    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
    朝歌城再次开启了祭祀大典,万人空巷、商人驻扎观摩,随着那一颗颗头颅落下,人牲尸体被献祭,仿佛大商的国运再次兴隆。
    也不知是哪路神仙路过,在这次祭祀时,故意又是打雷又是下雨。
    李平安对此也没深究。
    除却朝歌城的祭祀大典,此间还有诸多小事。
    帝辛东征,归途时商军四处征收粮草,本来是为了养活那些战俘,到最后反而变成了收过路费。——指路过了,去收费。
    东部几十家诸侯献上了诸多宝物,甚至还拿出了许多年轻奴隶做犒军之用,为此无不怨声载道。
    东伯姜家得了帝辛的训斥,却得了东部各家诸侯更进一步的信任和拥戴。
    这着实有点难评。
    帝辛回返朝歌城的第一天朝会上,西伯侯、北伯侯、南伯侯联名上奏,说那东伯姜家有不臣之心,故意怠慢军情,拒不执行王命。
    而后群臣激愤,声讨东伯侯。
    东伯侯姜桓楚虽有‘重病’在身,却挣扎着在床榻爬起来,轻车简从,直奔朝歌,特来请罪。
    等姜桓楚抵达朝歌城,奉上数十车架的礼物,跪在帝辛面前痛哭到咳血,方才平息了诸大臣之怒。
    ——这种其实就是大商内部的政治戏码了。
    如今商国的形势已算是十分明显。
    对于商人而言,东路二百诸侯外加东夷诸部落,已是当前的心腹大患,东部诸雄关之中,也有拒王令的现象。
    帝辛与他的臣子们,后续都是着重于此处。
    以姬昌为首的三方伯虽位列三公,但基本上就是个荣誉称号,不参与商人政务,他们也成了牵制东伯侯的重要‘筹码’。
    这其实为西岐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不然总是被帝辛和商人盯着,西伯侯府稍微扩充点军备,就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正当李平安兴致勃勃的注视这人间大戏,想看接下来会不会有什么‘黑天鹅’打破商国中央与地方的脆弱平衡,东边那边传来一声炸响。
    陈塘关那边,出问题了。
    距火吒出生刚过两年半,陈塘关却变得异常热闹。
    究其原因,还是太乙真人搞的那场大雨,让陈塘关周边海域多了一群群的虾妖鱼怪,渔民不断遭灾,李靖疲于应对。
    而这些虾妖鱼怪,渐渐的还跟东海龙宫操训的兵马,有了一点‘联动’。
    这就导致,李靖与东海龙宫那边的关系陷入了紧张。
    这件事对李靖而言其实有好处。
    李靖灵机一动,派人将十丈长的巨虾尸体,送去了朝歌城中,以解释自己此前为何没能及时响应王命、出兵讨伐东夷部落。
    此举在朝歌城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商人这时还没有吃虾的习惯,但他们看着那般张牙舞爪、其实只剩空壳的妖尸,一个个震撼莫名。
    帝辛倒也是痛快,直接给李靖送去了诸多赏赐,并鼓励李靖继续为大商守护东部临海之门户。
    这等于是默认了‘抗妖大将’李靖,对陈塘关的割据之事。
    这日,李平安分身姬旦的地牢中,前后来了两拨客人。
    最先抵达此处的,就是太乙真人和黄龙真人,两人明显是有点什么事,但都羞于开口,各自推诿了几句。
    还不等太乙真人叹口气、酝酿酝酿感情,西岐城上空就出现了滚滚雷声。
    一团乌云自东飘来,城中狂风大作,各处电闪雷鸣。
    而后一头老龙包裹着障眼法就冲了下来,化作东海龙王敖广的模样,出现在了地牢之内。
    太乙真人和黄龙真人已是先一步闪身躲藏。
    李平安端着刻刀,歪头看着老龙王,瞧对方那满脸悲愤的模样,禁不住问
    “爱卿,有事儿?”
    “陛下!您要替老臣做主啊!”
    f。f
    &nbi.    &n    &n      yifan.
    shuyue.      ep.    &n    &n
    &n      zhuike.    &n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