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二十七章 汤嘉良来了

    “都到了呀。”任天南露出微笑,跟在任天南身边的,都是华夏通讯的高层。
    华夏通讯自从占据聚力高科的股份后,聚力高科的发展可以说更加稳固了下来。
    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还有手机电池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深度合作。
    当然,聚力高科主要的订单都来自系能源汽车,其他的订单虽然也不少,但总要差上一些。
    “大家直接到会议室吧。”廖阳说道。
    听到廖阳这话,众人微微点头。
    来到聚力高科的大会议室,廖阳坐在了主座,右边是华夏通讯的高层,以任天南为首,左手边,就是我们创耀集团的高层,至于聚力高科的高层,也都在周围坐下。
    刚坐下,任天南这边就和廖阳聊了起来。
    董事会秘书给众人倒着茶水,整个会议室里不久就有窃窃私语的声音。
    我和韩岩徐坤对视了一眼,他们保持着微笑,并不急。
    眼看时间又过去半小时,就在有人不耐烦的时候,一阵敲门声,接着在董事会秘书的带领下,米科技的众人终于来了。
    带头的汤嘉良年纪五十多岁,身体状态非常好,身边秘书和一干高层笑容满面。
    “哈哈哈哈,欢迎汤总!”任天南哈哈大笑,率先站起。
    “汤总,你可不准时哦!”廖阳笑道。
    随着任天南和廖阳的话,汤嘉良笑了笑,他看了一眼四周三家公司的高层,接着道:“不好意思,让诸位久等了,特别是廖总,我们今天算是第一次见面吧?”
    “嗯,终于见面了,久仰大名。”廖阳说道。
    “聚力高科的蓄力电池在新能源市场的名头很大呀,我早想认识廖总你了。”汤嘉良说着话,他有些复杂地看了任天南的团队一眼,接着道:“任总,我们算是几十年的老对手了,当然或许你没把我当过对手。”
    “哈哈哈哈,汤总你这话说的,我可一直把你当成我的竞争对手的,不仅仅是以往的家电和电子产业,现在汤总你还进军了新能源市场,说来也是奇怪,我们总会在各个领域见面。”任天南哈哈一笑,接着道。
    “当初你入股聚力高科的时候,我就知道你肯定对未来的新能源市场有打算,可惜我这边真是没有多余的资金,不然的话,或许今天成为聚力高科股东的,就是我米科技了。”汤嘉良笑道。
    “这两年你的钱都投在新能源汽车上了吗?”任天南笑道。
    “很大一部分资金是这样。”汤嘉良笑了笑,接着看向我这边:“你们是创耀集团的吧?”
    “对,汤总你好。”我笑道,而韩岩和徐坤对着汤嘉良也是点了点头。
    “陈楠,陈总,周总的女婿,现在是创耀集团的话事人,是这样吧?”汤嘉良笑道。
    “不敢当。”我说道。
    “陈总不必谦虚,你的事迹我听说过,创耀集团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不仅仅是初期的魔法小镇,还有龙腾科技和聚力高科,早年你们创耀集团的眼光真是锐利。”汤嘉良笑道。
    “还好步子走的不大。”我笑道。
    “这位是韩岩,韩总监吧?”汤嘉良看向韩岩。
    “汤总你好。”韩岩忙打招呼。
    “你可以周总的左膀右臂,我听过你。”汤嘉良笑道。
    “不敢当。”韩岩说道。
    汤嘉良不愧是大人物,他三言二语就和在座的人打了个招呼,接着带着团队坐在了会议桌前。
    会议室的门关上后,突然就寂静了下来,我知道接下来,就是关于合作的事情了。
    果然,汤嘉良对着身边的人打个眼色,那人就自报职位姓名,拿出一沓文件。
    “廖总,这是我们米科技给你们聚力高科的合作协议书。”
    也就没多久,就人手一份到了我们手上。
    我拿起合作协议翻了翻,倒是韩岩和徐坤看的比较仔细。
    “汤总,你展开说说。”任天南双臂抱胸。
    听到任天南这话,汤嘉良笑了笑,他看向廖阳。
    廖阳翻看了几页合作书,他抬眼道:“汤总,你们米科技为什么选择和我们聚力高科合作,据我所知,你们早就和宁时代达成了合作,在新能源电池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宁时代主攻的方向是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的价格高,能量密度高,虽然是卖给全世界,但他只是备选。”汤嘉良笑道。
    “看来你们第一代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宁时代的。”廖阳开口道。
    “其实我们和迪亚公司就有合作。”汤嘉良继续道。
    “噢?你是说,你们也使用了迪亚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廖阳一挑眉。
    “既然我米科技今天是来寻求合作的,那么透露一点商业上的机密也不是不可以。”汤嘉良笑道。
    “低端车型使用迪亚公司的电池,而略显高端一点的,使用宁时代电池,这很符合逻辑。”廖阳说道。
    “在技术层面,迪亚电池和宁时代的电池各有所长,安全性而言,铁锂密度小,安全性略高。”汤嘉良继续道。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我知道的并不多,毕竟我不是做这行的,但能看出来,米科技其实在新能源电池上,并不缺供货商。
    当初和迪亚公司合作,除了是迪亚公司非常需要第一代蓄力电池外,就是他们产出的磷酸锂电池自己都不够用。
    和迪亚公司的合作,是聚力高科长期的战略,销量和产能是需要一个稳定性的,只有一点除外,那就是聚力高科不做代工,永远不会给人代工。
    “汤总你对我们聚力高科的第一代蓄力电池了解多少?”廖阳问道。
    “大致上了解一些,不过还是通过的迪亚公司。”汤嘉良说道。
    “其实第二代蓄力电池,是第一代的优化版,并不能成为第二代,只能称为第一代蓄力电池的升级版,也就是2.0。”廖阳说道。
    “可否解释一下。”汤嘉良问道。
    “行,那这份合作协议书暂时就不需要看了,等了解清楚我们的产品,可以再做进一步的修正。”廖阳说着话,他示意市场和研发这边出来两人,关于优化版的蓄力电池,直接投屏大屏幕上。
    双臂抱胸,我看着大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