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前程

    “姑姑,已经消失三个月了”
    李暮臣依靠柳树杆上,看上去忧心忡忡,潘桐亦忧心看着他。
    春光无限,柳絮飘落,轻柔宛转。明亮山水的静安院气氛却死气沉沉。
    “往后有什么打算?我们该怎么办?”站在树下的高风离眉头紧皱。
    柳树下一群子弟乌泱泱的围在一起,七嘴八舌讨论。
    “本以为师傅过几日能回来,我们一直安心等着!可一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回来?”这头顾云青无聊摆弄着一条柳枝,一上一下摇晃着。
    “是啊,不知师傅到底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整日除了练剑,就是读书。”坐在草地曹狄一脸郁闷之色。
    “不知师傅何时回来,都没盼头了。”王仲恂望了望大伙附和。
    “你们先各自回家吧?免爹娘担心?”李暮臣心思重重开口说了一句。
    依在树上他唇微抿,净白浮游在眼中的血丝,他的侧脸被映的覆上了淡淡的愁。
    “回家?”众子弟不约而同的异口同声。
    李暮臣起身望着大伙“你们自行决定吧?”继而看向潘桐,潘桐无声点点头。
    从八公山一路跟着回来的诸南腾,孟京墨也在他们其中。围巢结来那日之后,他们对道法对他们有了好奇,也没有好的去路,便一同和他们回到汴京。
    诸南腾面对众人非常干脆道“你们听李公子的话先回家吧?这静安院我替你们守着?”学了几个月道法渚南腾除去一身匪气,多了几分憨气。
    “我也在这守着?”小许淮从人群钻出,细声细气说着。诸南腾宠溺摸了摸他脑袋。
    “暮臣…”
    正大伙摇摆不定时候,李宰相和李昱来到静安院。
    “父亲,”
    “大哥”
    “李大人”
    “李将军”
    李暮臣上前迎接,众子弟纷纷行礼。
    自从妹妹失踪后李宰相一夜之间老了许多,隐隐透出一种沧桑。
    他向着世家子弟道“你们师傅已出事,虽不知发生了何事,今后你们路还很长,不应耽搁在此,男儿志在四方,更应该治国齐家平天下,不可虚耗光阴。所以你们都回家吧?
    “大人,我们学艺拜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万一那天师傅回来看不到我们怎么办?”李邵带头问道。
    “已经三个多月,我相信你们师傅碰到什么难事了。尔等暂且先回家吧?李宰相看着他们下了最后的通碟。
    “这,这”大伙不愿,眼下也没有更好办法,在此他们己像亲人般,静安院已是他们第二个家。
    “各位,听我父亲一声劝,还是回去吧?”李殊那呆泄无神眼神看向众人,不舍开口劝着。
    “唉,唉”大伙纷纷无奈摇头。
    “老爷子,我俩无家可去,就留在此看门?”孟京墨,诸南腾开口请辞。
    “竟如此那就二位留下吧”李宰相答应了他们,静安院总不能说散就散了,万一自家妹妹会回来呢!
    “我也留下?”小许淮仰着头奶声奶气的说。
    张天连忙拉着许淮,柔声道“不可,你还小,我答应过姑姑要照顾你的,你同我回李府吧?”
    李暮臣摸着许淮的头,“同我回去吧?”
    小许淮抿嘴不愿,呜咽“呜呜…我想师傅了!”突然放声大哭。惹的众人鼻子一酸纷纷难过!
    “阿淮听话,不哭。”张天也十分难过,只好抱起小许淮安慰着他。
    “告辞…”
    “保重…”
    马已经等侯多时,众人纷纷收恰包袱聚在门口,一一向诸南腾和孟京墨告别,二人默默目送他们离开。
    一年后潘府,潘桐坐在书屋里端正在看着书,屋里点着檀香,香气缭绕。
    “马上要科举,你准备怎么样了”旁边李暮臣拿着一本诗经似看非看问道。
    “已经准备好了”潘桐放下手中书,胸有成竹道
    “你有几成把握?”李暮臣挪动身子紧挨着他打探问道。
    “八成,近一年准备。”看了看他,又拿起了书问道“你呢?”
    李暮臣玉冠束起如瀑青丝,一身深蓝衣袍。拿起一支笔随手书贴临摹,声音慵懒,漫不经心道“我呀天才,不用准备,有过目不忘本领!”
    潘桐笑而不语,他的确有这本事。
    “快点,”放榜大街上,人头鼓动,各家都来看榜。
    “中了吗,”
    “哈哈我第三呀,潘桐你是第二,第一是谁呀?”
    潘桐还是慢条斯理“蔡伯俙。”
    第二日上朝进殿,可李暮臣磨叽半天都没有出来,大清早潘桐命张天驾着着马车早已在李府门口等候。
    李暮臣一身红色朝服,意气风发匆匆出来,“嘿嘿我来潘桐”,随从宋河跟在身后,恭敬施礼,潘桐看见他时轻叹一声:“走吧。”说罢,直径朝马车走去,也没有不耐之意。
    上了马车,二人一身红色官服,格外耀眼,潘桐拿起书,自顾自的看了起来。
    李暮臣看的哈欠连天,无聊拿着他折扇垂头把玩着,马车缓缓向宫门行驶,外面路人甚少,只有马蹄嗒嗒声。
    车厢里的人叹气“唉,大清早上朝我还真受不了,”一把躺在他怀里,闭起了眼。看书的人目不斜视,书不离眼,这几年两人早已习惯了彼此。
    不为所动潘桐微抬头轻言道“慢慢就习惯了”。
    李暮寒微闭着眼打趣道“你说往后我们就是同僚了,你得对我多关照呀?”潘桐无言以对。
    李暮寒还是喋喋不休说着“本来我想着游山玩水,找找姑姑踪影,可阿爹非得要我效敬朝廷当官,着实难受。”
    潘桐认真回道“男儿志在四方,做父亲总是为儿女着想的。”
    李暮寒调整姿势喃喃“知道,那你想干什么?”
    他温柔低下头看着他“我,想有间草舍,写诗作画,一舍两人过此生!”
    李暮寒睁开眼,两人就怎么对上,李暮寒重复到“一舍两人过此生!”他柔柔回道“嗯“李暮寒一脸坏笑“和谁啊?”
    潘桐只是用书本轻敲他的头道“你说呢?”
    “少爷到了。”张天在外头轻唤,马车已停在宫门,两人从马车中出来,整理了衣帽,入宫门,进入大殿。
    待百官到,官家一身明色龙袍从殿外走进来,太监尖锐的叫声就从殿外传来“皇上驾到”。最后登上高位,一切就绪众大臣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官家朗声道“众爱卿平身。”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挨个起来,然后按着官阶排好顺序,低着头。
    左边一列已定将军为首,为武将。而右边一列则为文臣。
    “众位爱卿,今日开典大礼,迎接状元郎。”声音在朝堂上扩散,经久不绝,大臣恭敬的说道“恭喜陛下,喜迎栋梁。”
    朝堂的动向很快就传到了后宫,坐在咸福宫的刘娥脸色发白,握着茶盏的手不由用力,茶盏被她捏碎,她纤长的手指被划破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直流。
    侍候的宫女人人惶恐,女官连忙上前为止血。
    刘娥扔了茶盏,推开女官,猛地站起身,殷红的嘴地怒道,“李成英你消失了也让不我安生,好啊如今你外甥当官了,我一
    定会好好照顾他的!”话落,她深吸了一口气,冷沉地开口吩咐,“来人,传柳风扬!”咸福宫侍候的众人齐齐失色。
    贴身宫女失声提醒,“娘娘,后宫不得招男子进宫。”
    “给本宫传来,传不到你们就去死!”宫女顿时住了口。刘娥甩袖,一屁股坐凤椅上。
    太监宫女们,一片冷凝。贴身太监急忙出了宫。
    宫女们都知道,贵妃恨清慈道长,恐怕李家不好过了!
    “娘娘,柳风杨到。”柳风扬一身太监装扮出现在刘娥面前,柳风扬恭敬的向她施礼,刘娥倚着椅子“来了?”
    “是。”柳风杨恭恭敬敬的低头,“娘娘有何吩咐?”
    刘娥抬眼,对上探究他,柳风杨瞬间手心出了汗。
    刘娥眼放光芒,阴沉道“如今静安院那帮子弟,个个仕途通畅,要说这李成英功劳不小呀!”
    柳风杨心里忐忑不安以为刘娥找他算帐的,没想到竟是担心那些家族子弟势力,他稍抬起头看向喜怒不明的刘娥,心里石头落了一半,回道。“娘娘,是怕他们碍事?”
    刘娥一眯眼,凤仪之威释放“呵呵!这是其一,其二李家越来越兴旺,我心里很是不舒服”
    柳风杨一怔“娘娘,他们可是修道之人,我们还真奈何不了他们?”
    刘娥大怒,笑怒“是吗?哼!他们修个破烂道法,就奈何不了他们了,笑话!”
    柳风扬向前一步,把手里捏的出汗的一个用长布裹着东西棒棒在她面前。“娘娘,倒也不是没办法,小人有一物献给娘娘”
    刘娥扫了一眼问道“何物?”
    小太监上前接过黑布裹住东西,打开后是一抡银光宝剑。
    刘娥打量着剑疑惑“一把剑?”
    刘娥皆疑惑不已,还不甚明白一把剑有意味着什么,“有何出处?”,他回道“此乃诛仙剑”
    刘娥不削道“什么是诛仙剑?”
    柳风杨却内心狂喜,脸上开了花答道“娘娘此剑上斩仙人,下斩妖,是把绝世宝剑!”
    刘娥不相信道“还有这种剑?你如何得来?”
    柳风扬也老实回话“这是清慈道长的剑,小人在他们南下淮南时,我可是一路跟踪,那夜小人可差点回不来了。”
    刘娥大惊,没想到还有这一出!
    声量提高“什么?那你看到李成英消失了?”
    柳风杨连罢手“小人虽一路跟踪,可那李成英如何消失小人的确没看到。这把剑是小人在眠江捡到的。”
    刘娥从不轻易一颦一怒,可一遇到李成英的事才有可颦之事方颦,有可怒之事方怒。而一说提到李成英情绪便演绎的淋漓尽致,而现在却露出是一种挫败?李成英到底是死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