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私塾

    “你刚才也说了,这每天走那么远的路,还要弯着腰扒拉寻找,回到家我都有些直不起腰,就是脚上的茧也厚了不少,所以我不想再去那么远了。”

    舒小瑜还记得之前秋爷爷不堪重负的时候,那神情萎靡的样子,一看就好似平时花费了不少的力气,就连开口说话也有些有气无力。

    哪儿像田忠婶这么中期十足的样子?

    舒小瑜想了想,还是拒绝了:“田忠婶,这个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们已经将人选定下来了。”

    “这样啊?你该不会定了桂花她们吧?王寡妇就算了,但是桂花还有小赵她们你才接触了几次,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儿有我们关系熟?你那秘方要是被谁给泄露了可就不好了。”

    “田忠婶放心,我们会小心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到签了契约,舒小瑜自然会放心让她们接手,不过也不可能然相信,多少会保留一点关键步骤。

    然而田忠婶见没能让舒小瑜改变主意,心中有些不开心,觉得舒小瑜这是不信任她,亦或者是这几天她在海滩上抱怨的事情让王大牛媳妇在舒小瑜面前说了她的坏话,心中对王大牛一家更是不喜。

    “如果多我一个人都为难的话,那就算了,我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田忠婶,昨天你们都送了东西来,我们还没吃完呢,我记着田忠婶你们家就两只母鸡,一定攒了好些时候,还是留着给青山吃吧,这样身子骨会更加强壮的。”

    舒家其实也不缺鸡蛋,家里前些时日在镇上买了一篮子还剩了不少,再说不论是昨天的请求,还是今天得要求,舒小瑜都没能答应,自然不能收下这些东西。

    田忠婶正觉得比另外三家多送了二十个鸡蛋亏了,就听到舒小瑜这么说,当下也不推拒便将篮子提了起来,故作惋惜道:“那好吧,那我就先回去了,至于那十五斤,我也真的无能为力了。”

    “好吧,那田忠婶你好好在家休养身子,我就将你那十五斤的两交给大牛叔他们家好了。”

    “行,那我就先回去了。”

    等到田忠婶离开后,舒小瑜回了屋,也没瞒着,将刚才说的话和舒大宇他们说了一遍:“我觉得田忠婶的态度有些奇怪,但是我怕田忠叔侄子卡中的那家女方若是知道田忠婶帮我们做肥皂,会让田忠婶为难,所以拒绝了,但我却觉得田忠婶好像有点不高兴……”

    “应该不会吧,可能她是真的想要帮我们,不过你拒绝也没做错,要事到时候为难,破坏他们亲戚感情就不好了。”

    舒小瑜点点头,不再多想。

    等到吃了午饭,桂花婶他们的家人便来了,之前舒小瑜教他们认识的一些山货拿来了。

    这些天他们找到了不少山货,绿山村周围最不缺的就是山坡,而那些山货以前没人知道能吃,所以倒是便宜了他们采摘,即便是晒干了也有不少,更别说舒小瑜开的价钱很高。

    正好今早给卫安打包了不少的香菇,顺带也捎了点木耳过去,还有银耳家里也没有了。

    给三家人称了山货,最少的一家也有五十文,就这还是因为王盛人小找到的不如他们多,但就这样也让王盛瞪圆了眼。

    好似是从来没有这么直面的接触过这么多铜板,也可能是没想到自己小小的人也能够挣的比以前一个月还多,王盛捧着那险些溢出来的五十文,小心翼翼的走到王寡妇面前:“娘,你快收起来,日后我也能挣钱了。”

    “唉唉,我们小盛好样的,小小年纪就会挣钱,等到读书了再好好孝敬娘,让娘当一回官老爷的娘。”

    “真的吗?娘,我也能读书?”王盛双眼一亮,天知道之前他和舒小阳学写字的时候多么想要读书,现在听到王寡妇这么说更是惊喜不已,可随即他又低下脑袋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娘,读书每年都要花费不少银两,还有笔墨纸砚,听说读书就是烧钱,儿子宁愿娘不读书,也不想要娘天天那么辛苦。”

    如果是之前王寡妇还每天捡海鲜几百文的进账,王盛可能还不会这么干脆的拒绝,但是现在他知道王寡妇一天才不过十文钱,虽然比起以前王寡妇给别家打零工赚得多,可要上私塾就另当别论了。

    王盛现在年纪还小,等到能够科举至少还有好些年,这些年每年的费用少不了,笔墨纸砚又贵,还有一年三节的节礼,等到日后他去科考,怕是要更烧钱。

    听到这话,王寡妇倒是急了:“你这说的什么话?之前你不是还说很想读书?怎么现在又变卦了?娘辛苦一会儿没什么,最主要是你能够读书识字,到时候就不用整天土里刨食了……”

    “娘,你别说了,我现在是不会去私塾的。”

    “这……”王寡妇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劝,只能求助似的看向舒家几人,“大宇,小瑜,你们帮忙劝劝他……”

    王寡妇显然是词穷了,舒大宇见此忙上前拍了拍王盛的肩膀:“你看你这才几天就挣了五十文,你的束修的确多,但是半年二两,一年也不过四两。可是你家里田地不多,且都租给别人,等到农忙或者闲时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去山上找山货,反正这个山货越多越好,我们也不限制,你采摘回来可以让你奶奶在院子里晒干,一个月怎么着也有个几百文吧?”

    “是啊,大哥说的不错,你娘不是还有活计吗?”舒小瑜说着又将她准备好的消息说了出来,“别看你娘现在工钱不如之前多,但是我正想着过两天王婶还有赵婶桂花婶你们三个签个契约,懂啊时候给你们涨工钱,如果销售的好,后期我们还会有分红和奖励。”

    就如同前世的员工制度,到时候粉丝的量越做越大,说不定还会在拓展人手,而王寡妇她们三个最初的老员工自然也会跟着提升职位和福利待遇。

    “可是……”

    “不用可是了,你虽然看着觉得读书烧钱,但是你想想,你现在去读书了,等到来年过年这大半年的时间想必你也认识不少字了,到时候除了山货外,你闲暇时候还能在镇上帮人摆几天对联挣钱,我想应该能挣到不少,还能够帮人代写书信,等到你字写得好了,还能帮书肆抄书,一来可以免费看那些书,二来听说抄一本书就能挣几百文……只要不怕辛苦,总会有办法的。”

    舒小瑜说的这两个办法是王盛和王寡妇从来没有想过的一条路,他们本来还真的以为读书是好投入好些年,等到考到功名只能有个官衔领俸禄,亦或者是考不上创办个私塾教书挣钱。

    可听了舒小瑜这番话,他们突然觉得识字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好,而且出路也多。

    王盛被说动了,随后狠狠地点了点头:“那,那我想要读书识字。”

    王寡妇收好铜板,有些局促:“小瑜啊,我明天能不能请一天假?我已经打听好了,镇上有一家离得比较近的私塾夫子还不错,我明天想要带他去镇上看看,顺带交了束修,给他买点笔墨纸砚,置办一身衣裳。”

    “当然可以,我们正愁不清楚镇上私塾怎么样,既然王盛要去读,正好和三哥做个伴,他们一同去一同来也不会太让人担心,我们明天一起去吧,明天就当给你们放一天假了。”

    桂花婶和赵婶点了点头,经过舒小瑜刚才的分析,她们心中也动了心思,本来她们觉得孩子会种地能够帮衬着做点家务就行,但是听了舒小瑜这么说,她们反倒觉得读书才能更有出路。

    种地是饿不死,但一年到头来却攒不下多少银子,她们也羡慕别人家能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更何况无论那个村子里都推崇读书人,即便没有什么功民,但是在村长面前却也说得上话。

    只不过他们家的孩子大的大,小的还小,不到年纪,而且她们现在手中的银钱还不够教束修,但这不妨碍她们以这为目标努力攒钱。

    没看到人家王寡妇家里没了男人都能够供儿子读书吗?

    待到回家她们也要好好劝劝孩子他爹。

    舒小安是早就知道舒小瑜他们的打的主意,况且他对读书识字并不算排斥,在他看来至少比雕刻要容易一些。

    ……

    转日一早,舒小瑜几人便一同出发,舒小佳和舒小阳留在家,舒大宇作为大哥自然也要跟着一块去,要不然夫子说不定会以为他们不重视。

    舒大宇驾了驴车和王盛坐在外边,舒小瑜和王寡妇坐在车厢里,他们先去第一楼送了海鲜,而后舒小瑜又送了不少的粉丝,直让左掌柜大赞送的及时,上次送的薯粉约莫还能用两天,他正准备今天说,舒家就送来了。

    没等舒小瑜开口,左掌柜就提出过两天要亲自送香菇等物去临镇一趟,因为第一楼的东家在临镇巡视,第一搂这些日子生意起死回生他正好趁此禀报一下业绩,又能够将这几道菜色推广,只是担心舒小瑜他们供不上那么多的货物。

    对此,舒小瑜还是很自信的,这么些日子家里别的不多,但是薯粉却是还有近百斤,再过上一两天完晒干就能够售卖了。

    左掌柜放了心,舒小瑜几人又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

    不得不说王寡妇虽然是个女人,但是想事情却比他们要周到,从第一楼出来的路上,驴车嘛那么你的走着,王寡妇将那个私塾的位置和开设私塾的夫子的一些情况也见到介绍了。

    首先是位置离王大牛牛车停着的地方不到十分钟路程,却是要转两个弯,隔了两条巷子,比熙熙攘攘的南边实际比起来,要清静不少,而且那位夫子据说是一个老秀才,年纪虽大,却不迂腐,且镇上另外两个私塾的束修是半年二两银子,但那位夫子却之手一两半,每上七天的私塾便会休息一天。

    要知道别的私塾都是一月才有一天休息时间,因此不少人觉得在那位夫子那儿读书时间少了,学业会不如另外两家,所以去的人相对较少。

    “那位夫子姓古,性子好,听说他娘子就是秀才老爷的女儿,可谓是书香世家,人也温和,更不是那种轻视商人的人。”

    士农工商,即便行商有钱,但是却是地位最低的,一些假清高的读书人会自视甚高的对一些商人行为不屑,要不然怎么会有‘无商不奸’的话?

    听到这,舒小瑜就放心了,她可不希望舒小安跟着那些个思想迂腐的夫只会些之乎者也,明明自己读书的束修都是家里整的,却又看不起那些商人。

    第一次上门拜访,怎么着还要准备些礼物。

    舒小瑜索性和王寡妇买一样的了,二人都买了两斤五花肉,而后又买了一壶酒、十个鸡蛋和两扎纸。

    才到私塾门口,便听到里边传来朗朗读书声,舒大宇整了整衣襟,这才抬手敲了门。

    开门的是个满面皱纹之人,看起来上了年纪,笑得却很是慈祥:“你们这是?”

    舒大宇对那人点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礼节,谦恭道:“老人家,不知夫子可在?我们两家是来报名的。”

    古代上私塾可不像是现代有特定的九月一号报名,过时不候,中途上私塾都是可以的,只不过价钱也相应的会少些。

    老人家明了的开门将他们迎了进去:“夫子正在讲课,你们若是不介意可在旁听听,待到等一会夫子停下,我再和夫子说。”

    “好,老人家辛苦了。”

    舒大宇点了点头,几人便跟着在私塾外边旁听,里边坐着的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小子,有些趁着夫子转身亦或者不在身旁小声和一旁的人说话,那夫子转身之际看到也不点破。只是点了那人讲解刚才他们所读的《春晓》前两句。

    那个被叫起来的人并无惧色,想了一会儿,便磕磕巴巴的解释完了。

    夫子一笑反倒赞扬那人:“很好,你能这般领悟透彻,想来你爹娘知道定然会很是欣慰,日后可要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