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安安饿殍谁肯为!【2】

    等到孙氏和韩存出门之后,只剩下陈浚,还有韩家大女儿月娘,以及葵娘和刚刚满五岁的韩家幺儿韩温。

    

    陈浚又吃完了两碗饭后,已经基本肚子饱了,对于这顿没滋没味的饭食,更是没有了食欲。

    

    他看到盛饭的锅里还有不少的饭食,就取过葵娘饭碗,想要给她再添一碗。

    

    没有想到,葵娘却一把护住了自己的碗。

    

    “不能再吃了!”

    

    “再吃的话,晚上就没有的吃了。”

    

    陈峻闻言,一阵哂笑。

    

    “你这丫头,还真是傻,你爹都去邑城买粮去了,晚上怎么会没有饭吃。”

    

    葵娘却是固执的摇了摇头。

    

    “要是爹爹没有买到呢,那晚上岂不是就要饿肚子了。”

    

    “我爹临走之前,可是给了韩驴子好多钱,怎么可能买不到粮食。”陈浚感觉葵娘的想法实在是有趣。

    

    “我听人说,现在邑城的粮价一日三涨,许多粮家都是屯着粟米,都不肯售卖了。”

    

    陈浚听到葵娘这么说,眉头已经是皱了起来。

    

    如今的光景,难道真的这么窘迫吗?

    

    粮商囤积居奇这种事情,连葵娘这种小孩子都知道了吗?

    

    在葵娘的催促下,她的阿姊月娘和弟弟温哥儿也很快吃完了,然后出去做活儿去了。

    

    到了傍晚天黑的时候。

    

    韩驴子带着满满两大口袋的粮食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一坛酒和一大条香喷喷的猪腿。

    

    过了不到一刻时间,已经三天不露人影的陈贵也从附近的树林子里回来了。

    

    入夜后。

    

    陈浚与老爹陈贵,还有韩驴子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对着面前的酒肉胡吃海塞着。

    

    因创伤初愈,陈浚没有喝那浑汤模样的酒水,而是专心啃着手中的猪腿骨。

    

    原本馋的口水直流的韩存、韩月娘等人,都被韩驴子给撵到了院外。

    

    用韩驴子的话说。

    

    “猪肉太油,小孩子吃了会泻肚子。”

    

    等到碍眼的女人和孩子离开后,韩驴子立刻满脸堆笑的凑到陈贵面前。

    

    “二都头,这一次去投黄三郎,不知道得到了什么好差遣?”

    

    陈贵曾经在庞勋军中任都头,落草为寇后为二大柜,野鸭寨众匪徒也是惯称其为“二都头”。

    

    “嘿嘿,黄三郎的确是给了我一个好差遣。”陈贵抹了把粘在胡须上的酒水说道。

    

    “难道是走道押盐货?”韩驴子立刻追问,“二都头,在各寨各堡的面子极大,做这个再是合适不过,油水可是厚实的很啊。”

    

    陈贵随后的话,却是大大出乎韩驴子的意料。

    

    “押盐货?”

    

    “呵呵,冤句县黄家几十年的私盐营生,这四临州县都是明暗门路打点的滴水不漏,哪用得着我一个外人来押盐货?”

    

    陈贵这话说的漫不经心。

    

    但是,旁边的陈浚听到耳中,却是被其中的信息给震惊到了。

    

    “冤句县?黄家?贩私盐?”

    

    陈浚又记起来此时正是大唐已经立国二百多年的时代,以唐王朝约三百年的寿命来算,此时已经算是“晚唐”或者说是“唐末”。

    

    “唐末,冤句县,姓黄,贩私盐。”

    

    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名字,突然出现在了陈浚的脑海中。

    

    “爹,这个黄三郎,叫什么名字?”陈浚眼睛闪着几分忐忑。

    

    陈贵听到陈浚如此问,并没有察觉任何异常,随口说道。

    

    “黄三郎的大名叫做黄巢。”

    

    他说道这里,用郑重的口气对陈浚继续说道。

    

    “不过,等以后见到了黄巢,万不可呼其名,可要恭恭敬敬的喊黄三郎。”

    

    “黄巢?!还真的是他?!”陈浚的心中,立刻被这个消息震惊到了。

    

    “嘿嘿,黄三郎家在冤句县可是泼天的势力,只不过,这黄三郎原来放着好好的盐货营生不做,竟想着去长安考什么功名,真是白白蹉跎了好几年,从长安回来之后,功名没有赚到分毫。”

    

    刚刚教育陈浚要谨言慎行的老爹陈贵,却是自己开始取笑起来“黄三郎”当年不第的往事了。

    

    不过,陈贵刚说到这里,就又被陈浚的问话给打断了。

    

    “爹,你该不会已经答应了黄巢,要去追随他吧!?”

    

    “对啊,如今咱们爷俩落到这境地,成武县是没法再露面了,不去投黄三郎,这成武县的罗家肯与咱们善罢甘休吗?”

    

    ps【黄巢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他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粗通笔墨,小时候就有诗才。五岁时侍奉祖父,便可对诗。

    

    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王仙芝等攻陷濮州(今范县)、曹州,并击败了镇压的官军。黄巢生性喜欢动乱,就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草军声势日益浩大。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及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争先投奔义军,“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