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大势

    宋氏家主宋超喝了口茶后,向对面的儿子宋礼杰问道“你媳妇身子好点了吗?要不要再叫大夫过来看看?”
    宋礼杰有些尴尬地说“不用再叫大夫了,娘子已经好多了,只是还有点不太爽利。
    等她养好身子,我会让她好好向爹娘请安的。”
    宋超放下杯子沉声道“我知道,你媳妇心里在怨我,怨我没有出手帮她娘家,所以才心里不痛快。”
    宋礼杰更加尴尬地说“爹,阿音她不是这个意思。她只是……”
    宋超打断了儿子的话,“不用说了,我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她的心思我很清楚。
    我不怪她怨我,因为这回确实是我们宋家的不对。
    宁邵两家是多年的世交,而你岳父邵世明又是我自年少时就一起读书的同窗好友,他与他交情笃深。
    因此我与你岳父才早早订下婚约,让你娶他的女儿,结两家百年之好。
    我们两家既是世交,又是亲家,按道理来说这回邵家落难,我们宋家理应出手相助才对。
    但这回我是真不敢啊,礼杰。”
    宋礼杰有些犹豫地问“爹,宁家真的这么霸道吗?”
    宋超苦笑道“这宁家何止是霸道,简直是可畏可怖。
    不仅是我,大多数江南世族都对宁家了解太少了,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可怕之处。
    前一阵子,我派人去东北打听消息,这才知道他们在东北所做的事。
    数年前在东北那边,宁家也以重新丈量土地、清查隐户为名,对东北一众世家大族进行了清剿。
    当时也有不少东北的世家大族跟我们江南世族一样,对宁家的清查之举激烈反抗。
    由于宁家势大,他们不敢当面起兵造反,于是就煽动一大帮平民到处闹事,以抵制清查。
    你知道宁家是如何应对的吗?”
    宋礼杰没有出声,十分好奇地凝视听着。
    “宁家竟然让士兵伪装成乱民,然后对那些有份参与煽动暴乱的世家豪强进行了的偷袭,逐个击破。
    在这场大清洗中,许多家族被打到家破人亡。
    更有甚者,甚至满门被屠、鸡犬不留。
    而且不仅是参与煽动的本家,就连旁枝分家也一并受到牵连。
    许多家族是真的被抄家灭族,从此陨落。
    这回对江南的大清查,宁家只对参与叛乱的家族本家动手,而没有牵扯到整个家族,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
    假如他们采取跟东北一样的做法,那这回死的可就不止十几万人,而是上百万人了。”
    “宁家真的这么狠?”宋礼杰大惊失色。
    宋超表情凝重地说“你看宁家兵分两路,一路上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足以看出他们根本不在乎手上是否沾满鲜血。
    更可怕的是,宁家手握强军,并且还有火器助攻,天下根本无人能够奈何他们。
    试问这样的宁家,还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当宁家用武力平定所有起兵造反的江南世家后,我早已劝过你岳父邵世明,让他不要再跟宁家斗下去,否则吃亏的只会是他自己。
    可是你岳父不听我劝,继续伙同其他家族到处去散布宁家的各种谣言和传闻。
    结果不仅没能产生效果,反而还被宁家反打一耙,以别的罪名给抄家定罪了。
    由此可见,宁家早就已经在江南这边布下了大量眼线。
    只要我们稍有异动,他们很快就会察觉。
    你岳父和那些人以为自己行事隐密,不会被轻易发现,其实一切早在宁家的掌握之中。
    假如这回我们宋家出手帮邵家的话,很可能我们也会被宁家给盯上,成了下一个被收拾的家族。
    所以我才说,这回我是真不敢出手啊。”
    宋礼杰听完,一脸愤恨地说“这宁家如此霸道,我就不信天下没有治得了他们的人。”
    宋超再度苦笑道“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应该听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
    宁家这回虽然得罪了众多江南世家,但却赢得了大量民心,这才是他们此举最为高明的地方。
    他们先是用《求真报》这份报纸来为自己辩白,然后再用分田和免税这两项政策来收买人心,这样当然容易赢得那些贱民的欢心。
    那些贱民原本视西北军为洪水猛兽、人人畏惧,但经《求真报》的大肆传扬,使得有越来越多贱民开始盼着西北军的到来,好让他们能跟其他人一样既能分田又能免税。
    这招收买人心确实毒辣,而且还是一招防无可防的阳谋。
    只要宁家有了这些贱民的支持和拥护,那他们就更不用在乎我们这些江南世家是否忠心了。
    现在的宁家,已经羽翼丰满,无人能敌。
    我们这些世家大族要想避免成为宁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顺从’二字。
    随此以外,我们别无他法。”
    听父亲用沉重的语气说完这番话后,宋礼杰不由得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慌感,仿佛眼前出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未知世界一般。
    ……………………
    宋氏家主宋超的感想,其实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江南世家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经宁家这一轮兵分两路的大清洗后,几乎所有参与造反的江南世家都被肃清一空。
    不仅家产被查抄,当事人被一一处斩外,其家属也被贬为军户,连平民的身份都失去了。
    这时,所有江南世家这才看清楚,原来宁家与谢家不同,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坐下来好好谈条件的家族。
    在他们强横的态度下,你要不就接受服从,要不就家破人亡,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就连那些表面上已经顺从,但背地里还不甘心想要败坏宁家名声的家族,也被宁家以各种各样的罪名给收拾干净了。
    要知道,就算是一个人也很难做到一生无错,更何况是延续了几十代人的大家族,想找出罪过实在太容易了。
    宁家就是用这种翻旧帐的做法,把那些散布谣言的家族给一一定罪,然后再送进牢里慢慢收拾,邵家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宁家还把这些家族的罪行在《求真报》上详细列举出来,让所有百姓对其憎而怨之,让这些家族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宁家这样做,不仅是要铲除与其作对的家族,还要败坏他们的名声,使其再无翻身之地,这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
    宁家的强势和手段,让幸存下来的一众江南世家感到既心寒又害怕。
    经过这一轮整治后,所有世家大族的势力变得前所未有的虚弱,几乎所有家族都要夹起尾巴做人,以免成了下一个被清除的目标。
    当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们服软以后,清查工作立刻顺畅无比。
    负责重新丈量土地和清查隐户的官员在江南各地清查时,再也没有人敢阻拦,全都听话得很。
    一旦查出确实存在侵占国有土地的情况,那些世家不仅立刻交还土地,也十分配合地补足二十年租金和三年粮产。
    就连那些通过各种手段逃税的自有田地,也答应从今以后一定按律交税,绝不拖欠。
    其态度之恭敬,行事之配合,与之前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没办法,这些世家豪族实在是被凶狠无情的宁家给打怕了、吓怕了,哪里还敢有二话。
    当然,他们表面上是不敢有异议,但心里怎么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实际上,凡是经过清查的家族,身家都至少缩水一半以上。
    不仅以前吞掉的公田没了,还因此付出大量的罚金和赔粮。而且更要命的是许多原本免税的自有田地也要重新交税,这算下来损失可不是一般的大。
    几乎每个家主的心里都在滴血,只是有苦难言。
    相比于世家大族们的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百姓却是翘首以盼西北军的到来。
    随着《求真报》上的报道内容经口耳相传后大量传播,许多人已经知道凡是西北军所到之处,都会在当地大举分田以及免税一年。
    再加上已经实施这两项政策的地方百姓本身也会奔走相告,使得许多原本半信半疑的人们,终于相信这是真的。
    于是很多还未享受这两项政策的平民,都由原本的惶恐不安变成天天在盼着西北军早点到来,好在他们这边也实行这两项仁政。
    尤其是免税一年这项政策,最得民心。
    毕竟能分的田地有限,只有少部分人能分得到田。
    对于早就被各种重税给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平民百姓来说,这免税一年的政策才是真正的及时雨。
    一时间,不仅所有百姓都盼着西北军来,宁家的声望更是一日千里、节节攀升。
    至此,整个清查计划已经算是完满成功,剩下的就是一些收尾工作了。
    宁志远身为监国大臣,需要主持大局,不能整天待在外面。
    于是他把收尾工作留给西线的萧志坚等人,然后他带着东线大军返回新京。
    这次出征,宁家不仅打服了所有江南世家,而且还通过分田和免税这两项政策收获了大量民心。
    再加上之前引民回乡的工作已经在各地顺利开展,许多接种过的流民在确定自己不会染上散疮后,纷纷回乡安心复耕。
    此刻回京的镇国公宁志远,可谓民心所向、风头无两。
    这时,一向惯会做人的庆平长公主连同焞芳公主等人再次提出,想请宁公继任大统、登基为皇。
    算下来,这已经是两位公主及大臣们的第二次劝进了。
    被二次劝进的宁志远却沉住气,再次以自己德行不足为由拒绝了登基。
    此事很快就登在《求真报》上,让所有人知道这已经是宁公的第二次婉拒了。
    虽然很多精明人都知道这是宁志远以退为进的做法,但此事在各地民间依旧引起了很大的骚动。
    尤其是众多因为分田和免税这两项政策而得到好处的百姓们,都普遍认为宁公完全有资格当新皇帝。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来说,其实哪个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皇帝会不会加税,加多少税,这才是最切身利益的事情。
    如今宁家不仅不加税,还主动免税一年,甚至还把部分公田拿出来分给百姓,这样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因此江南百姓才普遍希望宁公能够坐上那个位置。
    而新京这边,暂时闲下来的宁志远决定做一件早就想做的事对谢氏一族公开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