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魏·太平真君三年春,平城皇宫。
    北国的初春寒风依旧,天亮得晚,暮色来得却早。高耸的宫墙中更是早早地点了灯,烛花儿摇曳,惹得人昏昏沉沉。
    栖凤宫暖阁里小小的熏笼旁,冯箬兰斜斜靠着一只绣花枕头,眯眼假寐。
    婢女卿砚从外头进来,裹了一身寒气掀起内殿的帘子,带着哭腔的声音打碎了一室宁静。
    “昭仪娘娘,将军叫天牢的人带走了!”
    冯箬兰猛地睁开眼,险些打翻了桌上吐着火舌的烛台“皇上下的旨?”
    卿砚点点头,低低抽噎道“崔浩大人编纂国史,惹毛了不少鲜卑的旧臣,昨日前朝传来消息,崔大人下狱。到了今儿个,平日里和崔大人走得近的几位都让关起来了,咱们将军更是连曾是燕国王子的旧账也叫翻了出来。”
    闻言,冯箬兰只觉周身泛凉,五指死死地捏着桌角“他们怎么不说本宫也是大燕后人?他们怎么不说这阖宫的汉人妃子都该去死!怎么不将这满宫有汉人血统的公主皇子统统掐死?虚伪至极!”
    一只精致的白瓷茶盏被她挥手扫下,茶汤流了一地,瓷片溅起,终是无力地滚落在榻旁。
    她原是燕国公主,和亲到魏,做了九年的左昭仪。可笑的是,九年青春未曾换来两国和睦,反倒眼睁睁看着她的丈夫拓跋焘灭了自己的故国,还得强颜欢笑举杯庆贺。
    后来说是皇恩浩荡,召她哥哥冯朗入朝为官。可这镇远将军的位置才坐了三年有余,拓跋焘到头来还是容不下“燕国王子”这颗眼中刺。
    “嫂嫂呢?”冯箬兰直起身子,红着眼眶问卿砚。
    卿砚忙伸手去扶她“夫人还在府上,薛太医去瞧了,怕是将要临盆。”
    “吩咐外面备车,说本宫要去冯府。”才抚平胸口闷气的人颤抖着手去够椅子上搭的披风,她昨日还高高兴兴,调笑嫂嫂腹中定是个姑娘,要哥哥儿女双全。而此刻,连盼他平安怕都是奢望。
    卿砚到底年纪小,从听说这事儿起便乱了方寸,忧心冯朗一家。听冯箬兰说要出宫,又怕拓跋焘知道了连着自家主子一同怪罪,急得直掉眼泪,可眼看拦不住便干脆跟着跑了出去。
    冯府门前的灯笼叫连日的大风吹得蒙了灰,闪着微弱的光。冯箬兰自轿子上下来,呆呆地瞧了半晌。叹了口气,伸手推开大门“可惜哥哥不在,嫂嫂身子又沉。若放在平时,这宅子连角角落落都断然不会这般潦草。”
    “姑姑?”她十岁的小侄儿冯熙听到响动,从堂屋跑出来,“您怎么来了,母亲还说等生了妹妹带我们去看您呢。”
    冯箬兰强撑着摸摸他的肩,挤出一个笑“熙儿乖,姑姑不放心,来看看你母亲。你去温习功课,妹妹生出来,姑姑抱给你瞧。”
    说罢主仆二人往卧房里去,天色已全暗了,府中的下人也三三两两无事可做,只卧房门口有大丫头忍冬守着。
    屋内,冯夫人洛氏躺在榻上熟睡,薛宁正隔了一层纱帘把脉,见冯箬兰进来,微微有些吃惊,转而明了,起身行礼。
    “嫂嫂知道了?”冯箬兰压低了声音,将薛宁叫出来。
    “将军让人带走时,夫人就在跟前。”薛宁叹气,“已哭了半晌,好说歹说这会儿才累了睡熟,可动了胎气,临盆怕是随时的了。”
    “倒是娘娘,夜里跑出来,也不怕皇上动怒。府上有微臣,您本不必担心的。”
    薛宁是她当初从燕国来时随行的太医,跟卿砚一样算是陪嫁之人,多年心腹,说话自然也少了些拘束。
    “我着急,怕嫂嫂气极伤了自个儿。皇上铁了心除我冯家,本宫就算再乖巧,也无济于事。”
    冯箬兰是有些赌气的。气她自己,这九年来,将一腔单纯错付了拓跋焘。她初来时是将他视作天地的,也想过与他一辈子举案齐眉。可他,竟是这样提防着她的母家。
    “昭仪娘娘。”洛氏不知何时转醒,瞧见纱帘外的冯箬兰,开口气若游丝,白净的眉头因疼痛皱作一团。
    “夫人要生了!”薛宁见状退出去招呼产婆,又叫忍冬打热水来。
    “嫂嫂!”冯箬兰一边应声,一边叫门外快些。又颤颤地往前去,握住床上人冰凉的手。
    “娘娘,箬兰。”在产婆引导“用力”的声音中,洛氏又艰难地叫她。
    “我嫁给你哥哥的时候,你才十多岁。后来,那么大点儿,十三岁的孩子,却要远走和亲。”
    冯箬兰紧紧攥着她的手,怎么也暖不热。
    “可惜,那个和字,终是没有实现。”剧烈的疼痛袭来,洛氏大口喘着气,唇边浮出苦笑,“后来我本以为我们一家人可以平平常常过一辈子。国仇家恨,终究不肯放过我们。”
    “会好的,嫂嫂,我们等哥哥回来。”
    冯箬兰半跪在床前,哭得说不出话。直到婴儿的啼哭划破寂静的夜,产婆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清洗包裹,她接过孩子,努力地向洛氏笑道“嫂嫂你瞧,真的是个姑娘,你和哥哥儿女双全,都会好起来的。”
    “只愿她这一生,平平安安,繁花似锦。”
    洛氏话音一落,撑着自己最后一丝力气,猛地向雕花的床头撞去。
    拓跋焘进门时,瞧见的便是冯箬兰呆呆地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坐在地上,脸上泪痕点点。婢女们立在一旁不敢说话,整个屋子一派破败的景象。
    “他们说朕的昭仪不见了。”
    “臣妾的家不见了。”
    “皇上可曾记得,臣妾初来之时。”冯箬兰望向他的眼睛,“燕向大魏称蕃,臣妾作为礼品被献给皇上。皇上说,箬兰是公主,栖凤宫再好不过。”
    “您彼时说有箬兰这样乖巧的使节,大魏与燕定当友好。臣妾心里那点儿欣喜还未曾褪去,皇上便灭了燕。”她死死盯着面前的男人,却一点也看不穿他,“可臣妾不怨皇上,两国纷争,不是我女儿家说了算。后来您说疼臣妾,不计前嫌将哥哥召回做了镇远将军。臣妾天真,竟信了您。如今看来不过是忌惮,忌惮燕的血脉。”
    “臣妾不懂朝政,但也知祸不及幼子。”冯箬兰擦去眼角的湿痕,直直跪起来,“若哥哥有错,臣妾不敢妄言。只求皇上,放过冯府无辜的人,放过臣妾年幼的子侄。”
    拓跋焘抬头,心中恻隐。她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服过软了,他攻下燕国的那年,她怔怔地坐在庆功的宫宴上,没掉一滴泪。
    可他却一次次伤害她,一次次要将她的家人赶尽杀绝。
    他将手垂下,无力地挥了挥,叫太监进来将昭仪送回栖凤宫。
    他没有怪她今日的失礼,许是不再如刚刚登基时那般年少气盛,心也软了。留下一个冯家幼女,若能赎了他这么多年对她的愧疚,也好。
    大魏太平真君三年春,镇远将军冯朗讨伐边境失利,与朝中汉人结党营私,数罪并罚,流放西北,途中含恨自杀。
    其子冯熙,贬为庶人,不得世袭爵位,永世不得回京。
    其女冯锦,念年岁尚小,皇恩浩荡,特许送入宫中,交由左昭仪冯箬兰抚养。
    襁褓中的冯锦被送入栖凤宫时,春雪绵绵。
    后来有人说,冯锦出生那天,父亲下狱,母亲自尽,哥哥流亡。她自个儿还未曾看这世界一眼,便从镇远将军的千金沦为罪臣之女。
    万般皆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