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段然也有后台

    造成这种局面,其实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大部分电子产品公司没有核心技术,就是买亿利达生产的产品,再贴个自己的牌子。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是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对那些公司基本上毫无影响。
    “先管好我们自己吧,刚卫兆麟的话你也听见了,我估计咱们后面几家供应商谈起来就难了。”段然说道。
    顾山突然拉住段然问道:“你知道是这么个情况,怎么还和他们签代工协议?”
    “因为他们水平高,生产线先进。放心吧,咱有合同在呢,他不会在代工的时候使绊子的。”段然晃了晃装合同的包,安慰顾山道。
    “你心里有数就行。”顾山还是有些不放心道。
    接下来一个星期,段然和顾山跑遍了卫兆麟单子上的那些企业。
    他们跟约好了似的,压根儿就不听段然他们提出的条件,全都直接拒绝。
    跑了一个星期,两人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现在都有些身心疲倦。
    晚上,顾山躺在床上,双眼无神地看着天花板,问道:“段儿,现在怎么办?要不咱去跑跑这张单子上没有列出来的供应商?”
    段然打了盆洗脚水,水有些烫,他小心翼翼地一下下地用脚沾水。水不烫些不行,这几天跑了太多路了。
    “不行,跑了这么多天,你也看到了,这张单子上几乎囊括了深圳所有产品质量说得过去的厂商,其他的都是些小作坊,造出来的东西根本不能用。”
    “那怎么办?咱不能真的都用国外厂商的元器件吧?”顾山翻了个身,侧着身子看着段然,沮丧的说道,“你这个老丈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给你介绍这么一个人,要是咱不惊动卫兆麟,这时候早把供应商谈妥了。”
    段然一咬牙忍着烫把脚伸进水里,说道:“这时候不惊动,等到产品做出来一样惊动,到时候还是免不了这么一遭。
    要实在谈不妥,那就用国外元器件,贵也贵不了多少。
    咱们国家明明整体都落后国外一大截,有些人不想着怎么追上人家,还是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生怕国内有人威胁到他们。
    这种人就是鼠目寸光,你看吧,用不了两年他就不行了。”
    亿利达这时候的销售额达  20  亿,而h的销售额是  8  亿元。
    它有深圳电子产业的黄埔军校之称,很多h、和  tcl  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来自亿利达,但由于不重视研发和国内市场,亿利达在  1990  年代末就迅速被h和zx等本土企业超过。
    “他以后完不完蛋我不知道,我就知道它现在还拦在我们面前呢!”顾山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总得想个办法啊,不能就这么一天天想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吧?”
    “咱不是签了一家了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儿,这句话没听过啊?”
    段然也没啥好办法,只能这么安慰顾山。
    “你还说呢,今天那家企业也给我打电话了,人家要毁约,说是赔偿金这两天就打到咱们账户上。”顾山一下坐了起来,对段然道。
    “违约金多少钱?”
    顾山伸出两根手指头,有气无力地说道:“两万块。”
    “才这么点儿?”段然不可思议道,“你当时怎么不把违约金定高点儿?”
    “当时哪知道会出这事儿啊?”顾山说道,“咱要的屏幕总价值才十来万,违约金能定多高?”
    段然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咱们明天再跑一天,要还是这么个情况,那咱就回天津。”
    段然本来打算带着他们一起玩儿的,既然人家不愿意,那就算了。真当段然稀罕他们做的这些破东西啊,他要不是想着整个产业一起发展,根本就不会费这力。
    “你有办法了?”顾山问道。
    段然擦了擦脚,说道:“回去找我老师批条子,看看能不能从国企里拿点货。”
    “你还有这关系?”顾山惊讶道,“那你还领着我在这儿乱跑干什么?你老师是干什么的?厂长?能解决一部分,还是全能帮咱解决了?”
    “我回去问问,解决不了的就用国外供应商,行了,你赶紧回去睡觉吧。”
    两人又跑了一天,还是一无所获。
    坐上会天津的飞机,段然俯瞰着整座城市,两次带着希望而来,两次都是带着失望而走。
    他前世大学毕业也来过这里一次,那次走得灰头土脸,本以为重生一次,结局会有所改变,可终究天不遂人愿。
    去深圳的时候,段然顾山一人带了一个箱子,回到北京的时候变成了四个箱子,出一趟差,礼物总是要带一些的。
    顾山先回了天津,段然去找他的老师。
    打车到了一个家属院,段然熟门熟路地找到地方,敲了敲门。
    然后他发现自己找错了...
    问过之后,才知道他的老师又升了,换到更高级的房子了。
    问到了新地址,段然终于找到了他老师家。
    敲敲门,开门的是一个中年妇人。
    “小段儿来了!快进来!”妇人笑着说道。
    段然提着东西进了屋,问道:“师母,我老师呢?”
    他师母叫沈苏文,大户人家女儿,从小到大没吃过苦,明明快五十岁了,看起了也就刚刚四十出头的样子。她父亲姓沈,母亲姓苏,因为借同一本书结缘,这才给她起名沈苏文。
    因为从小被保护的很好,到了四五十岁还是会时不时的露出娇憨的一面。
    段然老师,也就是知青,名叫韩江,毕业后分配到沈苏文父亲单位,是沈苏文父亲的下属。
    “他啊,还没下班儿呢,估计也快了,你先做下等等。”沈苏文说着话,给段然沏了壶茶,“你现在在天津教书呢,是吧?”
    段然在沈苏文放好茶叶后,抢着拿起暖壶倒起了水。
    “对,现在在天津呢。对了,我去了趟深圳,给你和老师带了点儿东西。也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就随便买了点儿。”
    倒完水,段然把自己提的东西交给师母。
    “能想着我们就很好了,”师母说道,“深圳怎么样?人家都说那里发展得可好了,真的吗?”
    “是还不错,不过我觉得也没比北京好很多。”
    ......
    段然和沈苏文闲聊了半个小时,他老师回来了。
    “韩江,你看谁来了?”沈苏文道。
    段然赶紧站起来,对他老师说道:“老师,你回来了。”
    “哼!”段然老师一点笑意没有。
    沈苏文悄悄地对段然说道:“他这是嫌你来的少呢,你不知道,他前两天还念叨你呢。”
    “胡说八道!我会念叨这个小白眼狼?”韩江吹胡子瞪眼地否认道。
    沈苏文一点儿不怕他,跟段然吐槽道:“他年纪大了,越老越跟小孩儿似的,你不用在意。”
    “你,你赶紧去做你的饭去吧,就你不像小孩儿,眼看五十了,打个雷还害怕呢!”韩江冲沈苏文说道。
    沈苏文笑着对段然说道:“那你和你老师聊,我去做饭。”
    说完话,她就进了厨房,路过段然老师的时候,还故意在他脚上狠狠地踩了一脚。
    “现在小段儿在呢,给你留个面子,晚上你等着!”
    韩江仿佛没有感觉到,也没有听到,依旧保持着他当老师的严肃面孔。
    “怎么想起来看我这个老头子了?我还以为你翅膀硬了,就不记得我这个老头子了呢!”
    段然给韩江倒了杯茶,笑道:“您一点儿都不老,才刚五十,正值壮年呢!”
    “你父母身体怎么样?还好吗?”
    “挺好的,现在日子好了,他们也不用下地干活了。”
    “村里那个老孙呢?”
    “他?他早不在了。”
    韩江有些惊讶,又有些怀念,对段然说道:“他不是才六十么?怎么就不在了?以前在村里的时候,除了你父母,也就数他对我最照顾了。”
    “好像是得病了,癌症,不愿意耗在医院里花钱,就没治,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哎!”韩江叹了口气,“这人啊,说老就老了,我还说等退休了,领着你师母回村里看看他呢。你爸妈也六十了吧?多回去看看,别总想着以后时间还多。”
    “嗯。”段然点点头,道:“今年过年就回去。”
    陪着韩江回忆了一番年青时的农村生活,师母叫他们吃饭。
    沈苏文的手艺...
    反正段然和韩江也不敢评价,只能埋头往嘴里塞。
    “呀!这道芹菜炒肉有点咸了!”沈苏文尝了一口,说道。
    “不咸,不咸,我吃着正好。”段然赶紧说道。
    “这个红烧肉酱油有点多。”
    “不多,红烧肉就该多放点酱油。”韩江吃了块红烧肉,一本正经地说道。
    吃完饭,韩江和段然到了书房。
    “到底有什么事?说吧,别磨磨蹭蹭的。”韩江说道。
    段然张了张嘴,最后说道:“没事,我就是来看看你们。”
    “快点儿说!别跟个娘们儿似的,哼哼唧唧,看着就烦。”
    “娘们儿招你惹你啦?”沈苏文给韩江和段然端了两杯茶,刚好听到这句话。
    把茶放下,她又对段然说道:“小段儿,有事就给你老师说,你这孩子就是太老实,但凡有一点儿办法,也不来着我们。”
    “你师母都发话了,还不说?”韩江问道。
    “那个...”段然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想从国企买点元器件。您放心,我绝对按照市场价格付钱,”
    “你去深圳就是为了这事儿吧?”沈苏文问道。
    段然点点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可惜没办成,这不是只能来求老师了嘛。”
    “那边不是市场化了吗?还买不到?钱不够?不对,我们几个老头子的钱都在你手里,加起来能把他们公司买下来。”
    段然把卫兆麟的事情跟韩江和沈苏文说了一遍,当然,在适当地方,他又加油添醋地修饰了一番。
    “只许他做生意,不许别人做?这是什么道理?”
    听段然讲完,沈苏文愤愤地说道。
    韩江皱眉道:“批条子倒是没问题,问题是你以后准备怎么办?你应该清楚,现在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国企也都在搞公司化,进行股份制改革。”
    “这个我知道,但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且我对我们公司产品有信心,绝对是一款划时代的作品,只要引起的轰动够大,得到的关注够多,他那些蝇营狗苟的小动作就没用了。”
    段然接下来又把p3的构想给两人说了简略的说了一下,他们两人都不是专业人士,说复杂了也没用,听不懂。
    “你有想法就行,不用跟我说那些乱七八糟的,我听着头疼。”韩江摆摆手说道,“给我列个单子,把需要的东西写上,我给你批条子。”
    “小段儿,你那个东西做出来有多大?要是大的话,和现在的录音机、随身听相比,就没有优势啊!”
    段然列单子的时候,沈苏文思索着说道。
    “电视机遥控器一半那么大,重量应该也差不多。”段然一边写,一边跟沈苏文解释道。
    “真的啊?那确实方便很多,我见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拿个随身听听歌,要是你说的那个p3做出来,他们肯定喜欢!”
    “到时候东西做出来了,先拿给师母把把关。”
    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段然心情也轻松不少。
    下午,韩江还要上班,段然跟他一起离开,到他办公室拿条子。
    “小段儿,以后常来玩儿啊!这次来连你宁宁妹妹都没见到,她知道了又要发脾气了。”沈苏文把两人送到小区门口,依依不舍地说道。
    “好的,我们公司产品还要拿给您过目呢,肯定少不了过来。”
    段然很羡慕他师母,一辈子都是单纯美好的样子。小的时候她家庭保护她,嫁人了,韩江又接过了接力棒。
    像沈苏文这样的人,多半命运坎坷,因为太单纯了。
    还好,有韩江这样早早经受磨砺的人替她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