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南洋烽火

    李晔在长安组建女医的时候,忽然收到南洋的一封奏表。
    长沙郡王马殷感染疟疾病故!
    此事发生在天兴六年,消息一直被湖南旧部们掩盖着,直到前年才被王师范探知,在确认了消息之后,才上报长安。
    马殷就这么死了?
    又是一位唐末豪杰离世,李晔心中难免有些感伤。
    越来越多的故人凋零。
    从李巨川到李承嗣,再到张全义等,一个个离世。
    仿佛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轰然远去,新时代正呼啸而来。
    王师范的奏表颇为详细。
    马殷登陆勃泥,立即大杀四方,揍得爪哇人满地找牙。
    大海寇徐万峰海上支援。
    兵力虽少,但战力强悍,士气如虹。
    马殷有心在南洋立下一番基业,亲自出马,逢战,必在前线激励士气,又常与士卒同吃同住同行。
    士卒皆效死力,在战场上无往不胜,杀的爪哇人头滚滚。
    一切都顺风顺水,可惜天不遂人愿。
    疟疾无声无息的盯上了他。
    得疟疾不一定死,然而马殷已经六十大几了,自然经受不住折腾,尽管徐万峰的船上有大夫,仍旧回天无力。
    马殷挨了半年,于天兴六年九月病逝。
    他这一死,湖南旧部失去了主心骨,带去南洋的儿子,是历史上著名的吃鸡狂魔马希声,酒囊饭袋一个,这么多年也没什么长进,无力约束部下。
    湖南军群龙无首,人心离散。
    爪哇人也不傻,抓住机会趁机反攻。
    马氏大好形势付之东流,龟缩到勃泥本岛之东,靠徐万峰的海盗吊着命。
    马殷十五个儿子中,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其中马希范颇有才干,历史上与土家族首领歃血为盟,立溪州铜柱,结《溪州盟约》,让土家族归入华夏怀抱。
    这个时代,马希范在松州为知州,也是干的有生有色,宽厚而有雅量,人心皆悦,特别擅长处理蕃汉各族事物。
    松维等地土人皆称其为“生父”。
    政绩卓越。
    吏部准备明年升起为吐蕃道布政使。
    好歹马殷也是一代雄主,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么多儿子,能打的也不是没有,偏偏挑中最拉稀的马希声,当个宝一样带在身边。
    南洋局势失控,爪哇人复起,比以前更加凶悍。
    大肆侵入勃泥,海盗也威胁整个南洋。
    枢密院建议联合三佛齐、勃泥、吴哥,共同出兵,攻打爪哇。
    不过十天之后王师范的第二道奏表中,说明了南洋的形势。
    吴哥国大肆进攻素可泰人,导致素可泰人南迁,威胁三佛齐的北面,与此同时,三佛齐长期受到天竺注辇海盗的侵袭,对咄咄逼人的爪哇人没多少兴趣。
    至于勃泥国,在南洋属于战五渣的水准。
    在南洋四国中最弱,有它没它一个样。
    也是靠大唐吊着命。
    勃泥国前一阵子还请求大唐册封,试图进一步抱紧大唐帝国的粗腿。
    李晔顺其所请,改其国名为文莱。
    正式成为大唐属国之一。
    所以攻打爪哇,出力的只能是大唐。
    李晔一想也对,自古联军就没啥好事。
    各怀心思,遇上猪队友,说不定把大唐也坑了。
    南洋这么远这么大,事事都上表长安,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该给的权力还是要给。
    李晔深思之后,封王师范为南洋大臣,判南洋诸军事,朱雀白虎海军归其调遣。
    这一任命基本将整个广南和南洋的兵权都托付给他了。
    作为一个马上天子,李晔基本的自信还是有的。
    而王师范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要割据早在李祎监国时就割据了,没必要等到现在。
    南方发展这么多年,早就恢复了当年的繁华,钱粮广盛,有底气打这一仗。
    而这一战也能检验出大唐海军战斗力。
    投了那么多钱,朝廷和李晔总要听个响吧?
    是骡子是马,拿出去溜溜。
    南洋非常辽阔。
    现有的几个国家,没有力量掌控这么大的区域。
    马殷当初在李晔的计划中也只是个先锋,或者叫偏师。
    大唐真正的心思在吕宋。
    李祎监国的时候,掐断了对吕宋的投入。
    连倭奴都不输送了。
    幸亏李晔还朝,吕宋继续开发。
    流入最多的还是沿海地区的商人。
    看中了吕宋的地形以及温润气候。
    这么多年,已经迁徙了十万人家,围绕吕宋军镇司,形成不少港口和城市。
    当地土著在唐人的打击下,纷纷避入内陆深山,已经形不成威胁。
    大唐在吕宋初步站住了脚跟。
    为了增强李禔的正统性,李晔下诏建昭宋国,封李禔为昭宋国王,依山川形势设吕宋道、棉兰道、金山道。
    当然,现在的昭宋国控制不了这么大区域。
    不过这并不妨碍李晔先为昭宋国划下蓝图。
    自从大唐的目光转向海洋之后,各种南洋的土产也进入中国,胡椒、南瓜、丝瓜等蔬菜传入大唐。
    特别是胡椒,一直是奢侈品,东晋义熙五年,西哥特人侵占了罗马,而赎回这个城市的代价是胡椒三千磅。
    即便到了明代,胡椒的价值也是奢侈品。
    不过大唐境内能种植胡椒的地区不多,主要还是靠勃泥、吕宋、三佛齐等地原产。
    只可惜没有找到番薯和土豆。
    不然大唐可以提前人口爆发一波。
    以现在大唐拥有的广大区域,占城稻并不适合所有地区。
    北方仍是以麦粟为主。
    南方则是稻米。
    这么多年对吕宋的投入也引来了回报,金银源源不绝输入内地。
    李禔虽然城府不如李祎,兵略不如李祐,但却极擅长屯垦。
    当年在渭北、汴梁等地为营田使,大力屯田,积累了不少经验。
    进入富饶的吕宋,河网发达,沃野千里,种什么疯长什么。
    李禔手上有倭奴、有占城稻,遂大力兴修水利,广开良田。
    五年时间,得良田三万顷,而且良田的数量还在攀升中。
    吕宋也因此成了大唐帝国的粮仓之一。
    收获的粮食走海路输入三辽,极大的加强了大唐对三辽和漠北的掌控。
    这也是李晔册封李禔为国王的原因。<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