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

    我入宫那天刚满十三岁,正值春光明朗,柳絮纷飞的日子。
    这一天本该穿着娘备好的新衣裳,梳着其他姑娘会羡慕的新发髻,同爹娘、兄嫂姐姐一同吃生辰宴,虽不能敞开了撒娇玩闹,也算是无忧无虑、值得开心的日子。
    生辰被抛之脑后,父亲的话倒一直回荡在我耳边“蓁蓁,这是难逢的机会,错过了就再没有了。梁大人在京中托了关系,你才有这入宫的好机会,多少女子眼巴巴望着皇城的门,难进去。”
    “要不是梁大人,哪里轮得到我这种小官的女儿。”
    父亲上了年纪,背有点弯曲“你上头只有两个兄长一个姐姐,要不是你姐姐过了好年岁,这机会也轮不到你,你乖乖的去罢。”
    向来如此。
    我同父亲本不亲近,他决定的事,不容得我做考虑应允,就被定下了。
    我不受什么疼爱,也不受什么欺侮,从小乖乖听爹娘的话,到如今。
    父亲总说我是最懂事的孩子。
    我那时站在端坐的父亲面前,低着头,看起来认真听父亲的话,实则只是在瞧自己衣服上的花纹走线那朵花的茎绕绕弯弯,不晓得到哪里落了根。
    “按理说女子十四岁方能入宫,你进了宫千万记住莫说你方才十三岁,可别漏了嘴,梁大人都替你打点好了。”父亲抿了口茶,放下杯子的时候有轻微的“叮”生,把我从神游里叫醒了。
    我没抬头,只低着头点了点,道了句“孩儿记住了。”
    话音刚落,在微微动身时,目光触及摆动的衣裙脚踝处,找到了那花茎的尽头,做工不好,只潦草随意地缝了几道就算是完工了。
    那花是没有根的。
    花了好些时间寻着的路突然断了,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憋闷。
    十三岁生辰前一个月,我被告知了要入宫的消息。生在远离皇城的云县,我并不太清楚入宫是怎么样一件事情。
    皇宫在话本子里都是“金灿灿的,飞檐是檀香木雕刻而成的,上头的凤凰展翅欲飞;处处仿佛是遮人眼帘的烟雾,笼罩在白玉铺造的地面上……里头的女子也是身着锦衣华服,推杯换盏,享极乐之宴,美不胜收,恍若仙子。”话本子全是民间流传,也不晓得写这个的人去没去过,写得倒像是真去过一般。
    这般美轮美奂,谁人不爱这样的人间仙境呢?
    大多数话本子里写到唯一不好的只有皇帝是个老爷爷,老爷爷居然是我的夫君……
    于是我问父亲当真是如此吗?父亲沉思不久道“不晓得,为父也不曾入宫面圣过。不过圣上在位不过五年,不会是老爷爷的。”
    父亲还说只要我乖乖的,能见着皇上,就会住上比现在好的屋子,穿上比现在好百倍的衣裳,用上比大夫人还好的首饰。
    我娘是父亲的妾室,出身不比大夫人,事事都要被大夫人压一头,钗饰什么的拿大夫人差了远了。我好羡慕阿姐,她总有她娘给的好首饰,但我没跟我娘说。
    因为我娘穿着素色衣裳,身上带着温柔的草药香气教我读书,就很美啦。
    我叫我娘莫要急,等我入了宫,有了好多金银钗饰,就全部给她,让她再也不用受大夫人的气了。
    母亲只是抓着我的手,一遍又一遍抚摸着我的头发,同我说“入了宫,就是皇上的人,那儿不比家里自由。”
    她把我搂在怀里,温柔地拍着我的背,像小时候哄我入睡那样,只是声音多了点哽咽“不会的就多学着别人些。你从小就乖,你就乖乖的,不要去争也不要去抢。娘只想你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不懂为什么已经住进天宫一般的地方,吃穿用度那么奢侈华丽,还要争抢什么呢?
    但我还是也拍了拍她的后背,说我都知晓,让她不要难过,还告诉她我最舍不得的就是她。
    她一下子哭出来了。
    纵使想到的皇宫千般万般好,我还是舍不得云县绵延的群山,澄清的江水,成片的桃林,早晚都热闹的集市,其他地方都没有的云彩酥和甜糕。
    娘说进了宫再出来就难了,于是我头一次不管不顾地犯错,进宫前偷偷用攒下来的银子请求二哥买了好些吃食,一股脑全塞进了肚子里,还因为吃的太多闹了肚子。
    临近入宫的日子,我腹痛腹泻,直冒虚汗。父亲以为我生了什么毛病,直到要请大夫来时我才支支吾吾交代。
    父亲本来很生气,想指着我说教,可刚举起的手又缓缓放下了。
    他说“算了,吃罢。”
    那几天父亲对我和蔼了很多,给哥哥姐姐的疼爱也多分了我些许,十三年来,我头一次晓得原来大姐喜欢父亲,是因为父亲对她有那么温柔的一面。
    这些天是我度过的最快乐的日子,若是十三岁以前的日子都是这般过来,我应该不会一滴泪也不流地踏上这辆去往皇城的马车。
    我的父亲也肯定不会送我离家。
    去皇城的马车已经是云县最好的,说是普通偏上的木材,但是有些旧了,很多地方都看出了斑驳的痕迹。
    爹找了人重漆了一遍,即便上色再新,古朴的木色,直板简单的模样也难掩它的久远之感。
    爹说他要事缠身,送不了我;娘身子不好,我舍不得她送;大哥成了家,二哥三姐都不愿,爹觉得也没有必要,只找了个信得过的车夫送我去。
    爹问我要不要带个丫鬟作伴,大夫人瞧他一眼“又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家的小姐,带了丫鬟像什么样?”
    我瞧父亲为难的神色,轻轻说了句“多谢父亲,大娘说的对。”
    坐上马车那一刻,母亲背对着我抹眼泪,她以为我没瞧见,其实我瞧见了。我捏着脖子上她求的平安符,也希望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无数个哄我入睡的深夜,耳边流淌着轻声吟唱的童谣,她从不埋怨我是个女娃儿,依旧教我读书写字,替我争取兄长、姐姐都有的东西……最过分的不过是温柔的训诫。
    只有她还记得我的生辰,早早为我去求平安。金佛寺的平安符难求,她给我戴上时却只是微微笑着,遗憾道生辰不能陪我一起过了。
    她对我温温柔柔水一样的爱,此刻都融化在这春日的眼泪里头。
    “照看好小姐。”父亲的声音响起来。
    前头的车夫应道“放心吧沈县令。走咯!”
    我随着马车晃晃荡荡,目的地很明显,我却好像风中脱了树的叶片,不知道要飘向哪儿去。
    走了有一小段路程,我才敢掀开小小的帘子朝后头看去,外头是快要热闹起来的集市,全然捕捉不到家的影子,我没来由的感到慌乱,开始有了想哭的念头。
    又不多久,出县弯弯曲曲的路把我的眼泪都颠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