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以一敌二

    短短时间内,金总兵连吃两次亏,搞得灰头土脸,颜面尽失。
    本来他看见柳川静一介女流之辈,满心欢喜,心说可算是有了一个露脸的机会,说不定还能顺便风流快活一番。
    结果怀揣美梦的金锦鲤,才一个回合就梦碎沙场,好悬没摔断两颗大门牙。
    金总兵在心中暗自嘀咕今日是不是出门没看黄历,流年不利,接连不断地遇到克星,连一个女子,出手都如此狠辣。
    在逼退金总兵这个大草包后,柳川静与野山二人联手,再度与吴狄进行激战。
    这两个人,自知单打独斗不是吴狄的对手,当下也顾不了许多,各自挥动兵器前后夹击。
    他们二人的兵刃,一个沉重一个轻灵,刚好形成互补,无形之中增强了招式的威力。
    这样的话,吴狄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柳川静的身形忽高忽低,出刀的角度往往令人匪夷所思,专门寻找吴狄的破绽出刀。
    野山的开山斧,则是大开大合,对吴狄进行全力牵制,给柳川静创造一击必杀的机会。
    他们之间,从来都没有这样配合过。
    因为,他们单打独斗,就已经从未遇到对手。
    但面对吴狄,他们只能两个人一起迎敌。
    然,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二人都是强手,几招一过,配合起来便已丝丝入扣,攻势几乎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死死地罩向吴狄。
    可是,这张网却偏偏无法将吴狄网住。
    金总兵等人诧异地发现,吴狄以一敌二,竟然还游刃有余。
    看来,他方才对阵野山,根本就没有全力以赴。
    不过,吴狄双枪力战野山和柳川静二人,虽然还能占领上风,但要打败他们,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事。
    金总兵想起吴狄所言,敌方随时可能有援兵抵达,心中不由忐忑不定。
    他只恨自己的兵营还在数十里之外,有心回去搬救兵,路上耗时太久容易节外生枝。
    若是就此临阵脱逃,倒是能够保得性命周全,但这好不容易就要到手的功劳,又要跟自己说“安宁西卡塞游”了。
    金总兵既不想留在这里担惊受怕,又不想丢下那些倭兵的首级,他眼珠子转了几圈,交过一个军官,附耳交代了几句话。
    那军官得令,带着百来个士兵,悄悄地往后退去,迅速撤离了战场。
    在场的小西亲卫队残部,都在关注着场中三人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斗,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幕。
    金总兵一直在留意来路的方向。
    蓦地,他带着狂喜的嗓音大叫“太好了!援兵来了!你们跑不掉了!”
    这炸雷般的大嗓门,立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大家顺着金总兵的视线望去,就见西北方向极远处的官道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不过离得很远,看不太真切。
    不过毋庸置疑,那阵势足有上千人。
    一旦这些援兵抵达战场,恐怕在场所有的倭兵都走不了了。
    柳川静当然也偷眼瞧见了这个场面,心下不由一沉。
    昨天夜里,她和野山闻报之后,带着小西亲卫队的部分队员,前来追击吴狄。
    当时柳川静心里想的,是吴狄即便神勇,却也经过一整日的苦战,想必无比困乏,只要自己一方无论谁能够追上此人,就一定能够将他碎尸万段。
    她可万万没想到,自己加上野山,都不是吴狄的对手。
    至于那些个亲卫队的士兵,就更是只有送死的份。
    在这种局面下,想要置吴狄于死地,已经是一种奢望,再拖下去,只怕自己这些人都要命丧于此。
    想到这里,柳川静银牙一咬,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撤!“
    野山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明白眼下再不走,大伙儿就都走不了了,当下大叫一声“走,我来断后!”
    通常情况下,日军撤退时,都会带上己方战死者的遗体。
    这个做法跟几十年后后金军队的做法如出一辙。
    后金士兵带回死者尸体交给家属,可以得到死者一半的家产。
    倭兵虽然没有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不过军中为了保持旺盛的士气,极其鼓励此举,并会给予一定的奖赏。
    但是眼下情势已然火烧眉毛,为了尽快脱身,倭兵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野山不要命似的发动攻击,给友军争取时间,柳川静一声令下,带着残余的十几个部下,开始撤退。
    金总兵当然不敢派兵追击,他只能寄希望于吴狄,盼着他能够一举格毙野山,然后再杀对方一个片甲不留——唔,那个柳川静最好留活口。
    然而这回金总兵失望了。
    吴狄并没有对这些人赶尽杀绝,甚至他也没有倾尽全力留下野山的性命。
    在一连几招逼退野山之后,吴狄一个收枪势停止了攻击,道“好了胖虎,你也可以走了。像你这样的对手已经不多,我不想再少一个。希望你回去后下一番苦功,下回见面能够真正与我一战!”
    “我不叫胖虎!”
    野山抓狂也似的大叫,一次次的强调这句话,让他感到心力交瘁,比打仗更累。
    吴狄根本不理这家伙,继续说道“你回去告诉小西行长,几个月之后,我必然还会重回高丽,届时,就是你们第一军团全灭之时!”
    吴狄记得,历史上明军的第一波骑兵,在平壤城遭遇惨败后,神宗皇帝勃然大怒,在一段时间后,调集大军卷土重来,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史称万历三大征之首“东征平倭”。
    这场战争明军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虽然日军最后撤离了高丽国,但那是因为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等幕府开始筹划内战,无暇顾及高丽国了。
    反观明军,死伤无数,花费了大量银子,导致战力受损,国库空虚,辽东一带的军力受到严重影响,为后金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野山一听这话,顾不得纠缠于自己的名字了,他怒眼圆睁,内心狂怒!
    纳尼?!
    第一军团全灭?
    你这家伙,说大话不会牙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