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黑旗军回来了!

    船队抵达保胜(老街)已经是第二天中午,这个时代的保胜可不是后世越南的保胜县,而是河口对面的老街。
    当然,河口口岸还没有开阜通商,如果没有国防军的介入,河口口岸也要十年之后才会开埠。
    这里,曾经是黑旗军的老窝。1867年,刘永福率黑旗军余部三百余人进驻保胜今越南老街,垦荒耕牧,屯垦安民,设卡抽税,发展黑旗军的根据地,因军纪严明,深受当地人拥护,部队很快就扩张到三、四千人。
    刘永福后来因为打败法军,被越南国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职,管理宣化、兴化、山西三省。
    近三千人的突然抵达,原住民紧张了一会,虽有先遣联络排的安抚,保胜百姓的紧张心情依旧没有松弛。
    “黑旗军!”突然百姓中有人大喊一声。
    “是黑旗军,黑旗军回来了!黑旗军回来了!”
    “黑旗军回来了!”
    保胜红河河岸一片欢呼,黑旗军回来的消息开始从河岸向外扩散,前来围观和欢呼的人也越来越多。
    “刘老将军,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站在舰首看着部队登陆的谭林对身边的刘永福说。
    按照谭林的安排,首批登陆的部队不是乔奇伟的二营,也不是谭林的新兵,而是退役的三百黑旗军老兵,老兵们打着“七星黑旗”战旗,排着整齐的队伍登陆。
    在武安经过新兵训练营教官的短暂训练,老兵们的气势更甚当年,至少在队列方面就甩开以前几条街,整齐划一的队伍,熟悉的战旗和军装给保胜百姓带来安全感。
    刘永福激动的回答“没有想到啊,我们的离开让保胜人失望了。谭司令,请放心,我们绝不会再辜负保胜人的信任。”
    一天一夜,在船上一直在自我反省的刘永福终于想清楚,黑旗军在奉召回国这件事上是真的错了。因为陶夫民的毫无保留,刘永福也学会了兵棋推演,学会了审时度势,更清楚了自己未来该如何定位。
    谭林的安排让刘永福和黑旗军将士非常感动,这是黑旗军最完美的谢幕,也是黑旗军浴火重生最靓丽的开始。
    黑旗军老兵昂首挺胸,在保胜百姓的欢呼声中上岸,队列行进到码头外围,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队形站立在那里。不管心情多么激动,不管保胜人多大的欢呼声,他们始终保持着队列的整齐和肃穆。
    平心而论,他们舍不得告别军旅生涯,但他们没有怨言,在羊城,在武安,他们看到了南洋的诚意,也清楚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国防军要保持战斗力就必须会让老兵退役。
    如此善解人意的谢幕礼,又是在保胜这个熟悉的地方,老兵们能不激动吗?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尽全力做到最好,给自己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绝不能被国防军比下去。
    谭林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新兵训练营只派出一个教官带队,其他几个教官拿出dv和数码相机,有站在船上拍摄的,有跟随老兵队列录制的,当然,更有将镜头对准周边百姓的。
    这些视频将会被剪辑成一个短篇,视频的名字,谭林都想好了,就叫“老兵的辉煌”。
    黑旗军老兵的登陆仪式整整用了半个小时,在带队教官一声“解散”命令下,老兵才解散队列,一个个走进保胜的大街小巷,那里有他们熟悉的人,有家人,有朋友。
    谭林、刘永福、陶夫民、何文轩四人也下船登陆,向码头一个正迎过来的国防军军官走去。
    “报告,欢迎各位首长,先遣联络排排长唐家木。”唐家木上前向四人敬礼。
    “唐排长,辛苦了。”谭林回礼之后和唐家木握手。
    “谢谢教官,不辛苦。司令,部队的临时驻地已经选好,我们联络排没有合适的设备和工具,驻地只做了简单的规划和清理,没有动工建设。”
    “没事,我带了施工设备。唐排长先带我们去看看你选的驻地。”
    唐家木选的位置是后世老街火车站以西那一片地方,地形相对平整,那里只有零星的几栋民房,大部分还是大树密布的树林。
    “这个地方不错,距保胜关口老城不远。”谭林还没说话,刘永福倒是先开口了。奇书网
    这个位置在保胜老城的南边,山林与红河之间相对平坦的一片空间。因为保胜老城的人口连一万人都不到,这片地方也没有什么人开拓,而且因为这些人因为战乱,大部分保胜人还是愿意生活在山区,不愿意在这交通要道上担惊受怕。
    “那几栋民房怎么处理的?”谭林问。
    “我和房主协商了,每栋房子补偿二十两银子和一石大米。”唐家木回答。
    “多了,多了。这些房子值不了这么多钱,这是谁的房子?让他们来找我,怎么能要这么多钱呢。”刘永福一听就觉得唐家木做了冤大头。
    “刘老将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老乡们生活也不容易,算了,这个价格对我们来说,不贵。”
    谭林劝说后又对何文轩说“你去施工队,让他们将施工机械开过来,另外通知乔奇伟和刘家坪,组织二营和新兵开始伐木、推土,今天下午要必须将营地推出来,把帐篷搭好。”
    “是。”
    两千多人,还都是军人,伐木,清理树枝,开挖树根,两台挖掘机,两台推土机,加上早就准备好的二十多台大功率油锯,这一片区域一下子就热火头天起来。
    这些大小伙虽然不是全都参加过砍伐树木的工作,但从峡南省过来的人,没做过都看过伐木,很简单的工作。几分钟时间,二十几棵大树就被锯倒。随后,伐木队一分为二,一半油锯继续锯倒大树,一半油锯清理大树的树枝,将大树肢解成适用的尺寸。
    至于那些无法适用的树枝,也会被油锯锯成柴火尺寸,稍稍晾干几天就可以用来烧火。
    大树的主干,一两个人根本扛不动,没关系,现在别的没有,就是人多,一个人不行,就上十个人,人多力量大,轻轻松松就将主干堆放到距离红河河岸很近的地方。
    砍伐,刨根,推平,压实,砍伐一片,清理一片,很快一个个经过碾压推平的平地就出现在红河北岸。
    太阳落山之前,一个占地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的驻地就被开拓出来,战士们开始在这些平地上搭建帐篷,搭接河岸边柴油发电机的电线。
    夜幕降临的时候,驻地已经基本完工,随着驻地照明灯的打开,一个野外营地在红河边出现。
    “哇,好亮啊,这亮度一点都不比白天差,这些南洋人真厉害。”
    “是啊,看到这么多人来到这里,我还以为他们今晚肯定没地方睡,没想到他们这么厉害,一个下午就搞出这么大动静。”
    “你们听说没有,法国鬼子被南洋人全抓起来送到苏门答腊岛去种地了,安南国王估计也逃不掉,我们以后就要受南洋人管了,不知道他们的皇帝是谁?”
    “什么皇帝啊,你没听那个唐排长讲过吗,他们南洋没有皇帝,只有总统,他们那的小孩必须送到学校里去读书,做工的也要读书识字,不然干同样的活,拿的钱就要打折扣。”
    “我听唐排长他们说过,我开始一点都不信,不过,老张回来了,他说唐排长说的是真的,红河下面很多城市都被南洋然占领了,正在大兴土木呢。”
    “你说的老张是不是黑旗军那个小旗?”
    “是啊,他就是我们保胜的,老张家离我家很近。他说他完成这次任务之后就不当兵了,会被安排做其他的事情。”
    “黑旗军说的我信。”
    不管是国人还是安南这里的人,都喜欢看热闹,聊八卦,一个个碎片信息就在保胜老乡中传开。
    有的人走出围观的人群,走向热闹的施工区域,向国防军战士提出要帮忙干活,也没有提要什么工钱之类的。有一个就有第二个,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砍伐队伍当中去,帮国防军抬木头,清理树枝树叶。
    二营战士几乎全部腾出手来搭建帐篷,清理排水沟,搬运船上的粮食和野战炊事设备。
    “开饭啰!”
    那些帮忙的老乡在新兵的邀请下一个个在炊事区排着队伍,接过二营战士递过来的白面馒头,笑得满脸皱褶。
    一次劳动,一顿晚饭,国防军和保胜老乡拉近了距离,保胜老乡发现这些穿军装的比黑旗军士兵还要亲切,还要大方,慢慢的就有了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