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之于世

    传之于世
    为了佐证,我又翻阅了其他史料,并找到了吴贤妃之父吴彦名的陵墓,他的墓碑刻了如下铭文
    昭勇将军锦衣衞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吴公神道碑铭
    公吴氏字彦名,今皇太后父也,世为吴地丹徒积善之家。所居曰大隅坊,吴氏为其著姓曰大?者公之考也居郷恂恂人无远近少长皆以长者称之妣缪氏有淑徳生子三人长一公次二公公之讳也次三公公性仁厚谨愿?於兄弟之群自少为父母所钟爱稍长善治生业一毫不肯苟取於人而家计自号饶裕足用之外有余輙推以赈贫匮人頼之有济者无间?...永乐十年公长女以选入内庭二十二年朝廷用是推恩召公与其仲子忠至北京欲授公以世爵而公以老疾辞遂官其子忠锦衣卫前千户所世袭百户既而公乞恳还南京未...原配神氏有端静贞一之操继陈氏施氏子男四曰行曰忠曰安曰荣忠卒安袭其官正统十四年十二月迁府军前衞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数日转锦衣衞女四长今皇太后也次妙香次妙音次妙清男女皆神氏出孙男四曰玉曰英曰斌曰通女二妙寿妙全公之弟有二子曰信南京锦衣衞指挥使曰澄三孙曰诚锦衣卫中所正千户曰守真道录司左至灵曰海...吴公积善之庆於无穷也谨志而铭之曰绵绵吴宗系岀延陵传千百祀...姜源太姒其出於讵无攸自我观苍苍凡生圣人何所当善必先其源...实永奠百世。
    (译文吴公,姓吴字彦名,是当今皇太后的父亲,当时是吴地丹徒县积善人家。住的地方称为大隅坊。远近街坊都称之为长者,自小便被父母所钟爱,稍长一些善治理家业,一分一毫都不肯苟取他人,自家生活富饶充足,且经常接济贫困之人,救赈他人,因此乡邻都很感念
    永乐十年的时候,吴公的长女选入皇宫,永乐二十二年的时候朝廷召吴公与他的第二个儿子吴忠到北京,想要授吴公以世代相传的官爵,吴公以年老有疾病推辞,于是圣上又封了他的儿子吴忠为锦衣卫千户。吴公的原配神氏,端庄娴静贞洁,继室是陈氏和施氏。
    吴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吴行、吴忠、吴安、吴荣吴公有四个女儿,分别是长女乃当今的皇太后,其次依次为吴妙香、吴妙音、吴妙清。这些儿女都是神氏所生。有四个孙子,分别是吴玉、吴英、吴斌、吴通,有四个孙女分别是吴妙寿和吴妙全。吴公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吴信,封为南京锦衣衞指挥使,还有吴澄。吴澄有三个孙子分别是吴诚,封为锦衣卫中所正千户;吴守,封为真道录司左至灵;还有吴海。吴公积善已久,其余恩必将传于无穷。吴公能生出像姜源、太姒这样的女儿必将永奠百世。)
    碑文中的“姜源”是后稷的母亲,后稷管理农事,被奉为农神,母以子贵,姜源也被后世尊为“圣母”;“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的母亲,她天生姝丽,聪明贤淑,分忧国事,严教子女,深得文王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将其长女皇太后(即吴贤妃)比喻为“姜源”、“太姒”这等贤女圣后,评价颇高。
    在权威性文献《明功臣袭封底簿》中关于吴贤妃之家族的记载有
    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升会昌伯孙忠子指挥继宗等五员各一级百户,吴安为府军前卫指挥使,舍人吴诚为锦衣卫正千户。(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将吴贤妃之弟吴安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侄孙吴诚封为锦衣卫正千户。)
    朱祁镇即位后,提升了皇太后孙氏弟弟孙继宗的职位,同时也提升了“庶母”吴贤妃弟弟吴安和侄孙吴诚的职位。
    这段记录颇有深意孙氏当时是皇太后,擢升其家人职位无可厚非。但是,吴贤妃并未尊位太后,仅是朱祁镇的庶母而已,那她家人的职位又为何要升呢?还一连升职两人?
    下面还有一段史实记载,可以证明吴贤妃地位的特殊
    吴安父吴彦名,永乐十年八月内,为礼仪事将女吴氏进赴内府,钦家给赏。永乐二十二年,行取彦名长男吴忠到京。洪熙元年,钦除锦衣卫前所百户。宣德三年闰四月内,病故无嗣,次男吴安授锦衣卫百户。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日,钦升府军前卫指挥使。景泰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太监王成传奉圣旨吴安升安平伯钦此。本年十二月内,吴安奏请追封三代拜诰劵,本部题奉钦依罢,钦此。
    (译文永乐十年八月内,吴贤妃被选入内府,皇上钦赐给予全家封赏。永乐二十二年,吴彦名之子吴忠进京。洪熙元年,圣旨封为锦衣卫前所百户。宣德三年闰四月内,因吴忠病故无嗣,吴安又被封为锦衣卫百户。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日,圣旨将吴安升为府军前卫指挥使。)
    在朱祁镇第二次即位后,于“天顺元年三月,升府军前卫指挥佥事吴安为指挥使中兵马司指挥。”
    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后,朱祁钰相关人等皆被革职、查抄或被杀,唯有吴贤妃的兄弟吴安仍被擢升为兵马司指挥这样重要的职位。
    历史中的记载总是简短而苍白,惜墨如金。兵戎相见的峥嵘岁月,仅只言片语。后宫的漫长等待也只一笔带过。但是仔细研读,透过这寥寥数语的史书记载,却也能一窥端倪
    永乐年间,吴贤妃被选入内廷成为女官,因此全家得到了封赏永乐二十二年,其父、其兄均御赐封官;洪熙元年,吴贤妃哥哥吴忠升六品百户官职,后升为锦衣卫百户。
    而先皇后胡善祥、孙皇后的父亲都是宣德元年十月才有了官职。且孙皇后之父仅为鸿胪寺序班,七品官。可见,曾经朱棣、朱高炽对吴贤妃及其家人的偏爱。
    吴贤妃怀孕后,在宣德三年四月,宣德皇帝将吴安升迁为锦衣卫百户以示嘉奖。宣德三年八月初三,吴贤妃才生朱祁钰。尚在怀孕即已封赏家人,也显示出宣德皇帝对吴贤妃的钟爱。
    荣善夫人因曾在宣德年间因侍奉过吴贤妃,尽职尽责,故而被宣宗封为诰命荣善夫人。在宣德皇帝敕封的荣善夫人的墓志铭中,也曾提及吴贤妃。她的墓志铭简要录之如下
    夫人姓项氏,世为顺天之宛平人。生而聪慧婉淑,克精女红。宣徳癸丑,选入宫,侍贤妃,甚爱之...迨今上嗣位,夫人年既髙,时被恩礼,亦稍获优逸,而夙夜弗懈。凡在禁掖前后六十余年,白首寅畏,莫有见其过言失度。弘治丁巳(弘治十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寿终,上念其旧劳,特赠其号曰荣善夫人。命太监李兴及右少监傅忠、左监丞袁锐董丧事。赐之祭者三,赐赙银帛诸物各若干,命所司治坟于宛平香山之原,盖异数也。
    译文荣善夫人姓项,祖上是顺天府宛平县人。生来聪慧,温婉贤淑,尤其精于女红。宣徳癸丑年间,选入皇宫,侍奉吴贤妃,贤妃特别喜欢她。...等到当今圣上继承皇位,荣善夫人已经年老,时不时被皇上恩礼有加,也稍微获得优待安逸,但是荣善夫人日夜都不敢懈怠。在皇宫内前后共六十多年,都未曾失去礼度,也未有失言。弘治丁巳(弘治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寿终而逝,圣上怀念念她往日的功劳,特赠其号曰荣善夫人。命太监李兴及右少监傅忠、左监丞袁锐董丧事
    在古代,女子能被封为诰命夫人是莫大的荣耀,寻常都是三品以上大员的正室夫人或者皇亲国戚才能得此殊荣,而荣善夫人仅因侍奉吴贤妃多年,在后宫尽职尽责即被封为夫人,可见吴贤妃身份之特殊。
    至此,我的推测与墓室的记载及史料记载相得益彰,互相印证孙氏并非明英宗朱祁镇生母,其生母当为朱祁钰之母吴贤妃。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少小入宫与明宣宗青梅竹马,却又成为汉王朱高煦的妻妾,又最终成为明宣宗皇妃而长期住在宫外?
    到底是怎样动人心魄的美貌与才情,经历了罪臣女眷的辛酸、帝王宠妃的艰难、山河动乱的悲戚、位及太后的荣耀后仍能淡泊度世多年?
    吴贤妃虽未能名垂千古,然而,她的儿子朱祁钰即位后任用贤能,广施仁政,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存亡之季,与兵部尚书于谦力挽帝国于危难,或许她这跌宕波折的一生终究有了意义。
    通过地宫中石刻、壁画的记录和史书的互相验证,相互佐证了我的这段经历绝不是一个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意外发现了历史中真真实实存在的一段过去。
    《桃花源记》的经历或许也是真实的,武陵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离开之后想要故地重游却寻而不得。而冥冥中,有股力量让我进入了这个不平凡的帝陵与妃陵地宫,发现了埋藏千年的历史之谜。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于是,我留下这一段记载,让地下长眠的灵魂能够更加安心,也揭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让这一段往事还历史的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