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妈妈!(1/1)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小时候,对母亲,我是有偏见的。

        就像大多数母亲一样,母亲总是因为我的一点过错,絮絮叨叨个没完。或者一件小事,不说上个十遍八遍,绝不会善罢甘休。什么出门戴帽子,进屋脱袄;什么不准打架,不准到村西的河里捉鱼等等。其实那时候,我和村里几个小伙伴,最大的乐趣就在村西的河里,夏天去钓鱼摸虾,冬天去溜冰。母亲对我的禁令,我也几乎不放在心上,感觉母亲这是要抹杀我的童年一般。那时候,我的耳边一整天都会充斥着母亲“淳淳善导”的话语,让我觉得意乱心烦。

        我的青春期,我自己也不能用一个准确的年龄界定出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或许仅仅就是因为记不清了。但是我知道,也就是那段时间过后,我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以至于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认为这是母亲对我这种特别“教育”的结果。虽然我从没正面埋怨过母亲,但是心里总归是有情绪存在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某些问题的争论中,我对母亲的话语也逐渐不客气起来。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些事不需要母亲一点一点的去教我,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去做。

        但是,我真的长大了吗?

        父亲去世的早,家里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而我,在那种“自己长大了”的想法中,却没有担当起长大了应承担的责任。结婚前,我的工资几乎是没有剩余的,直到结婚后,又有了孩子,一个“家”的轮廓才开始在我意识中慢慢清晰起来,让我知道我应该为家做什么。可是,这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的母亲已经老了,母亲身体的状况,已经无法继续做那个为我遮风挡雨又无所不能的娘了。在2012年的时候,母亲得了一场大病,此后身体状况更是越来越糟糕,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种号称“三高”的顽疾也缠上了母亲的身体。不经意间,母亲的双手已经连半袋面都拎不起来了。然而,她就是用这羸弱的身体,又给我看大了两个孩子!而作为她的儿子,唯一为她做的一件事,就是买药给她降血压!所以,在任何人面前,我从来都不敢提“孝”这个字。

        因为,对母亲,我亏欠她太多。

        后来渐渐的,母亲话越来越少。然而那些曾经让我心烦的唠叨,不知道从何时起,在我心里反而有些期待起来。做子女的,也许都会有我这样的经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对父母的关爱总会多少有一些排斥。这个我不敢太确定,只是我私下里认为的。但是,我确定在另一个时间段,也会像我一样,或多或少的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

        是的,就是亏欠!

        这两年,母亲的身体还是老样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认识一些学过中医的人,也开始对某些疾病有了一些表面上的了解。那天心血来潮,给母亲打电话,告诉母亲可以适当控制饮食,比如炒菜不要用动物油,不要吃太多的肉等等,这样对高血脂之类的疾病有好处。母亲却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吃,还有孩子呢,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饭怎么能没有油水!”

        原谅我用这种简单的话语描述我跟母亲的这段对话,内容也没有那种能调动人情绪的东西,因为在我的内心里,或许生活原本就是朴实无华。但是那晚我在宿舍里,想了很多很多,我发誓,那晚我哭的稀里哗啦。

        这就是我的娘,那个喜欢唠叨的娘!

        我在诸城外贸工作,每月,我回家的次数并不多。假如我坚持把回家少的原因解释成因为公司离家远,那么,这种解释在我自己心里都讲不通。可是,那晚过后,就在第二天下班,我匆匆忙忙的赶回了家。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厨房,进门的声音让她从门边探出头来看。母亲的脸,还是那么熟悉,上面有代表着岁月、代表着风吹日晒的痕迹,银丝也占据了头顶的大部分面积。以前每次我回家,母亲总是先问我“回来啦!”。这次我没等母亲先说话,脱口而出:“嘿,妈妈,我回来啦!”母亲一愣,笑骂了我一句,就继续回厨房忙去了。

        以前我都是叫“娘”,这是我第一次对这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叫“妈妈”。

        那一瞬间,我低下头去换鞋,不想让母亲看到,我的眼里有快要藏不住的泪花。

        那晚,我真的很想听母亲说说话,多久都行……

        ——本文于2019年3月8日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