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价高者得(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让李悠悠有些意外的是,这一次,并不是太子再派人传话给她,而是直接找到了李府上来。而且来人身份还不低。

        接到拜帖的时候,李悠悠甚至以为是对方递错了地方。来拜访的人居然是赵嘉,而且措辞十分的客气。

        虽然可能他的拜帖都是如此措辞,但李悠悠不是没有和他们这些世家子弟打过交道,他们作为士农工商中最顶端的阶级,对待商户这最底端的阶级,向来都是毫不客气的。像递拜帖约定后日拜访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来之前派个人传话就很有礼了。

        看来太子对李家很是上心啊,李悠悠只觉得嘲讽。

        但总还是要写回帖的。李悠悠回到书房,为表正式还特意拿了李映平日与同窗来往时用的青竹笺。没办法,她未想过会有人给她下拜帖,一时也没有备好彩笺。

        她写得一手工整的簪花小楷,但也仅是工整罢了,甚至头几个字因为许久未练而带出了几分凌厉张扬来。簪花小楷是明华的偏爱,她当初不过是因为明华喜欢,所以随着她一道练了几年,是以还能写得工整。但她后来还是改练了行楷,那才是她的所爱。像行云流水一般的自由自在一直是她向往却终究不能得的。只是近几年她也不再用行楷了,多练的是行书,以此来让那些无处可去的情绪有个宣泄的出口。她不是没有试过草书,但大约是心中一直有所压抑,写出来的字也少了那份开阔,终究还是不适合她。

        落款时李悠悠习惯性地又要画上一片竹叶,却蓦地想起那个与她如此约定的人早已不在了。只是微微一顿,却还是在青竹笺上晕出一团浓墨来,她不得不再写一张。拿开那张小笺时她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与明华书信来往时,鼻尖萦绕着熟悉的竹香与墨香,李悠悠有一刻的恍惚,她甚至想要留下那张染了墨迹的小笺。但恍惚也仅仅只是一刻罢了,李悠悠很快又清醒过来,将那张丢进了书桌旁的炭盆里。

        也许是因为书房里太过温暖了,才会让她陷到那似真似幻的回忆里去,李悠悠这么想着,走到窗边,推开了窗子,让冬日的寒风扑面而来,有凉意渗进骨子里,她又变回了那个冷漠的李悠悠。

        赵嘉在约定的时间来到了李府。他其实对这位早已有所耳闻的李悠悠很是好奇。他收到的回帖上字迹工整,用的是闺阁女子偏爱的簪花小楷,配的却不是一般女子惯用的花笺。

        明明是商户出身,却有着不输于书香门第出身的小姐的教养,眼界和举止甚至都可媲美世家小姐。这是太子对她的评价。

        赵嘉清楚太子对她的势在必得,得到她对太子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赵嘉不能只为太子着想,他还有自己的家族。这样的一个女子若是进了东宫,会对妹妹的未来有怎样的影响也是他必须考虑的事情。来之前太子妃派人来找过他,让他务必好好观察李悠悠。太子妃不说,赵嘉也明白,如果太过聪慧的女子进了东宫,注定会是他们的敌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太子妃不是没有手段,但赵家的地位不够高,没有让太子无法舍弃的资本。

        李悠悠在正厅里等着赵嘉,李映陪着她。下人领着赵嘉走了过来,李悠悠听见脚步声,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门口走了几步,恰好在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迎接着赵嘉。李映就站在她身侧略微靠后的位置,迎上赵嘉的目光时腼腆地笑了笑,就像个害羞的少年一样。

        李悠悠将赵嘉请进正厅,将主位让给了他。但赵嘉并没有坐,而是坐在了李悠悠的对面。

        赵嘉落座后,李悠悠也没有马上坐下,而是看向李映,对他淡淡吩咐:“映儿,我与赵大人有事要谈。”

        李映皱了皱眉:”姐,这不太好吧。”李悠悠明白他的顾虑,不过是孤男寡女不得共处一室的规矩,开口安慰他:“无事,外面流言都如此相传了,便是你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差别。”李映看着姐姐这副毫不担心名节的样子,知道自己无力改变李悠悠的主意,有些怒其不争地出去了。

        李悠悠这才缓缓坐下,叫了人来上茶,也没有令下人们部退下,只是让他们站在一旁候着,然后转向赵嘉,开门见山地说:“赵大人今日来意还请直言相告。民女既已应承过太子殿下,但凡力所能及必当倾力而为。”赵嘉看出她内心对于客套的不屑与不耐,越发相信李悠悠一定有着很复杂的过去,否则不会如此厌倦勾心斗角的虚伪来往,却还是执京蹚进瞬息万变的朝政风波之中。

        于是他开口笑道:“李姑娘当真爽快。在下今日前来,是有意向姑娘请教。既然以物换钱之法是由姑娘提出,姑娘必当有妙计办成此事了?殿下也很想知道李氏商行能有何方法将那些善物数换成银两。”

        太子其实并不在意那些东西到底能卖得如何,只要最终能换得银两,他的目的就已达到,过程如何并不重要。不过总要让赵嘉问询一下,一是体现自己的重视,二是也看看李悠悠究竟有没有这个本事,而这由赵嘉去判断即可。

        李悠悠轻笑一声,看着赵嘉:“不知赵大人可知意竞价之事?此事在花楼之中颇为常见,有意者报价,价高者得。既然花楼中可用此法抬高价格,李氏商行自然也行。只不过卖的不是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