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去大理

    “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

    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

    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路程有点波折空气有点稀薄

    景色越辽阔心里越寂寞

    不知道谁在何处等待

    不知道后来的后来

    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

    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

    也许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

    也许故事正在发生着

    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

    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

    也许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

    也许故事正在发生着

    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

    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

    捡起被时间碾碎的勇气

    让双脚沾满清香的泥”

    3月11日心情指数:★★★☆

    坐在车上听着歌曲,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去大理,跟丽江认识的第二队旅友4个西安老乡开车来大理。想想一整天的事情真是挺不可思议的。

    3月10日晚上跟司机提前说好了时间,司机11日早上过来接我去拉市海。在车上司机一路上放着《彩云之南》: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

    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

    秀色丽江,人在路上。

    彩云之南,归去的地方。

    往事芬芳,随风飘扬。

    蝴蝶泉边,歌声在流淌。

    泸沽湖畔,心仍荡漾。

    记得那时那里的天多湛蓝,你的眼里闪着温柔的阳光。

    这世界变幻无常,如今你又在何方。

    原谅我无法陪你走那么长,别人的天堂不是我们的远方。

    不虚此行别遗憾。

    听着歌,跟着调子我也哼唱起来,跟司机边走边聊。云南的城市大部分是旅游城市,一年来云南的人很多,春天是旅游淡季。跟司机聊他说每天都会拉不同的游客去景点,来云南有的是来玩的,有的是来疗伤的,有的是来找艳遇的……我说那你看我是来干嘛的,司机顺口就说:你一看就是来玩的。一语中的,我的确是来旅行的。

    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我枕畔的眼泪,就是挂在你心间的一面湖水。拉市海是丽江境内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来这里一方面是看看拉市海,最终的目的是我想骑马走茶马古道。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

    到景点来不及欣赏拉市海,第一件事情就是骑马走茶马古道。看过央视的电视剧《茶马古道》,想着有天可以到丽江,骑马走一次,终于要如愿了。看电视知道了西藏宁可三日断粮,不可一日无茶。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川藏滇藏“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一个隐藏着冒险、挑战、浪漫、传奇和痛苦,欢乐的道路,很久的历史过后,现在已显得苍茫和虚无,在慢慢渗透到草地和土地里的食物,所有耳闻目睹和经历过古道的人都充满激情。

    之前虽然骑过马,仅仅是为了拍照,甚至没有骑着让马儿走路。我让马夫帮我选一匹温顺的良驹,马夫说:没事,掉不下来,马不会踢你的。我只能呵呵了,马夫看出了我的心思,毕竟要骑着走路怕摔下来。上马之前马夫让我把自拍杆收好,长杆的东西会惊了马。我踩着马镫,马夫扶我上了马。以前我一直觉得马镫就像家里门槛前的台阶,仅仅为了方便上去而已,直到我看了《国家宝藏》对铜鎏金木芯马镫前世今生的诠释与演绎,才了解原来马镫是如此重要。马镫被称为“中国靴子”,《大英百科书》中写道:“让人无比惊讶的是,人类骑兵时代的实现,居然是因为马镫的发明!”马镫让骑士且骑且射,所向披靡。马夫在前面骑着马,我在后面骑着,马夫的马是主驾驶,我骑的马是副驾驶。骑着马儿我不时的用手摸着马,马儿的毛很顺很干净,看来他的主人把他照顾的很好,马夫赶着马,口里喊着:Let''''sgo,go,go,go……我好奇的问,马儿能听懂英文,马夫自豪的说着:我的马儿从小学习多种语言,纳西语,普通话,英语,啥都能听懂。后来想想旅游景点接触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免马儿多学点语言,跟马夫一样,方便交流。马带着极浓厚的神性,他们是颠簸而动荡的世界里的精灵。骑着马儿走在盘旋小路,绵亘在山间小道,走着古人走过的路。大马锅头领着“头骡打扮玻璃镜,千珠穿满马套头。一朵红缨遮吃口,脑门心上扎绣球。”的头骡,带着马帮走在茶马古道,骡子驮着茶叶运往西藏,运到所需之处。茶叶和茶文化是从中国传入西方的第一物种,千百年来,马帮在这条古道上活动,茶叶从一地传到一地,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甚至到地球的另一边,它成为连结不同民族和不同大陆板块的纽带,无穷无尽,绵远久长。“亚洲的天堂走廊”——世界上最古老的经贸商路“茶马古道”。

    大马锅头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不卑不亢的女马锅头——阿十妹。她组建了自己的马帮,凭借着非凡的胆识和坚韧的毅力,当上了马锅头。阿十妹从不到二十岁开始走茶马古道到六十余岁歇脚,她一生行走了72万公里。

    爬山喜欢爬野山,走在人们踏出的小路蜿蜒前行,山脚下开垦的荒地和荆棘,骑着马儿,我的脚沾染不到脚下的泥土。野花,山石,野草满山分布着,互相掩映着。阳光射进山里,树林里穿梭着洒满这条古人走过的茶马古道。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苦的阶段,缅甸沦陷,日军侵犯云南的畹町、龙陵、腾冲,滇缅公路被迫中断,最后一条通往中国战区的通道也被切断,使外国援华的物资无法从缅甸运入中国。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贯穿滇、川、藏直达印度出海口的茶马古道成了唯一能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地面通道。茶马古道保证了抗战物资的运输和内地与滇、川、藏政治经济的联系,演出了一幕幕壮丽神奇的史诗画卷。骑着马儿我想到了电视剧《茶马古道》的马帮走着互通文化,经济相通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对亲历者来说,代表着自己的梦想,高远,恢宏,神圣,自由,浪漫。如今我能骑着马踏上这条神圣最古老的经贸商路,是幸运的。

    画在纸上的茶马古道是静止的,但承载着时间文化和马帮商旅的茶马古道,却是深刻在大地上的密文唱片,马蹄就是唱针,他让这条古道,唱响马背上的歌声。茶马古道是一条和平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之路。

    对于女人,这条路,是挂在生命里的爱情之路。

    对于男人,这条路,是挂在悬崖上的生死之路。

    对于历史,这条路,是挂着奇迹和传奇的史诗之路。

    骑马的路线终会有结束的时候,就像坐公交车总会有终点。下了马,我让马夫帮我跟马儿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随后我来到了拉市海边。

    我不会划船,找了船夫帮我划船。拉市海水草肥美、湖色优美,一汪蓝碧的淡水湖。纯净得让人分不清虚幻,也分不清湖面和天空。船夫划着船,不过遇到我这样的游客,船夫估计挺无语的。我让船夫划船划到水草处,划到渔民烤鱼的地方,本想着继续往前划船,船夫说再往前走,水越深,为了安就让我在水中央观看风景。风吹着湖水一丝透凉,看着渔民在旁边生火烤鱼,船靠前,我也烤了一把火。

    下了船,我在拉市海休息处喝茶,等着司机来接我。看着拉市海,我想去洱海看看,我想去大理了。当时我并没有查路线,只是发了条微信给西安老乡,问问他们去哪玩了,他们告诉我他们要开车去大理了,我很惊讶,他们是从大理来丽江的,怎么又返回去呢?原来他们想再去洱海看看,于是决定重回大理。我在拉市海,他们在酒店等着我,我从郊区回到市里,去我住的地方拿了行李。我知道他们在酒店等了我两个多小时,很感激他们,我的老乡。就这样,没有任何思索,果断的离开了丽江,我跟随他们开车去往大理了……

    旅行这么多年,很少跟朋友开车出去,几乎没有,都是坐大巴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去的,去大理开车是第一次。车上放着《去大理》,有点像电影的情节,一路向西去大理。

    一路开车过来,大理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脾性,开心就笑了,恼了就哭了。前一秒欢声笑语,后一秒梨花带雨。沿着洱海一路走过,天空很蓝,云朵似乎触手可及。以前在视频图片看过这样的蓝,从未亲眼见过如此清澈的蓝,蓝的那样纯净。

    突如其来的离开丽江,轻扣大理之门。对这里的交通不熟悉,在大理客栈老板的推荐下,我报了旅行社一日游,旅行以来第二次跟团。

    在大理跟团旅游,又会有怎样的意外惊喜等着我呢?